由于雞川境內氣候溫潤,光照充足,海拔較之全縣其他各鄉鎮較低,故在發展林果業、中藥材、地膜玉米、馬鈴薯等特色產業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發揮比較優勢,走出了一條適合雞川的發展之路,雞川成為典型的依靠科技,發展優勢產業的特色經濟強鎮。2007年,鎮黨委、鎮政府更是審時度勢,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提出了"抓規模,實現量的擴張;抓品種,實現良種的普及;抓科技,實現效益的提高;抓特色,實現產業的升級"為主要內容的"四抓四實現"的具體思路,以"舉科教旗、打特色牌、走產業路、建小康鎮"為目標,發展壯大"馬鈴薯、林果業、中藥材、地膜玉米"四大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覆膜玉米種植探索出科技抗旱新路子。鎮上始終把興辦農業科技示范點作為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收入的有效載體來抓,每年投入一定資金,引進實用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在沿川臺地興辦4-5個科技示范點,依靠科技,先后推廣了油葵套大豆、蘋果套袋、矮化密植、網室擴繁馬鈴薯原種、小麥良種推廣,全覆膜雙壟溝栽培玉米等實用技術,取得了明顯效果。2007年,通過引進高產、優質的吉單系列等10個玉米新品種,建成了總投資30萬元,惠及楊川、丁店、許堡、司川等6村29組468戶農戶的5000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示范點,在2008年的大旱面前體現出了強勁的科技抗旱性能,實現了由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由被動抗旱向主動抗旱的轉變,為發展旱作農業,進行科技抗旱走出了一條新路。預計畝產可達800公斤,總產值達600多萬元。
馬鈴薯產業跨越式發展。鎮上按照"五縣"戰略的總體部署,以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在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上做文章,在推廣良種普及上下功夫,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品種進一步優化,2007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了3.5萬畝,其中建成萬畝良種種植片帶1個,1000畝良種擴繁基地2個,良種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良種率達73%以上。
林果業成為農民增收主導產業。2007年全鎮建成涉及司川、上店、金城、水蓮、茍堡、牛坡等6村27社862戶果農的雞川鎮果園更新改造示范點1個,總面積達2000畝,新建果園2200畝,全鎮蘋果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大關。同時,雞川鎮林果業發展協會通過采用"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全方位開展工作,協會實力不斷壯大,會員達到80名,經濟效益明顯增強,協會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全鎮果品年產量達到3000多噸,優質商品率達80%以上,優良品種率達到89%,年產值達到680萬元,果農人均純收入達到1150多元,占年收入的70%,林果業已經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中藥材種植異軍突起。雞川鎮中藥材種植主要分布在四合、川道、上馬等三個山區村和許堡村的4個山區社。品種主要是黨參、柴胡、防風、板藍根等,其中四合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鎮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發展壯大的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是聞名全縣乃至周邊縣區的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經濟效益十分可觀。2008年,鎮上通過因勢利導,強化服務,在四合村集中建成2000畝中藥材種植示范點1個,戶均種植面積達到11畝,面積最大的達到19畝多,最少的也在5畝以上。僅此一項,戶均純收入可達到4500元以上,同時,輻射帶動川道、上馬、許堡等種植中藥材面積達8000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