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頭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穩糧興煙抓果,提升菜菌生產品味,發展效益農業,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綜合勢力穩步提高。
果園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糧食生產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加強基本糧田保護,穩定糧田面積,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9244畝,比上年增加3049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2333畝,比上年增加2091畝,其中油料種植7425畝,線麻629畝,藥材208畝,烤煙生產在主攻質量中求發展,2005年種植烤煙3340畝,比上年增長340畝,糧經比例61:39,趨于合理。
蔬菜生產突出特點。以大蔥生產為重點,其它蔬菜品種相互搭配,2005年蔬菜種植面積2071畝,(其中大蔥3000畝),比上年增加165畝;香菇生產注重規模,2005年發展香菇27.1萬袋,實現一個重點村二個規模村的目標。
果業生產上新臺階。樹立創建"隴東果業第一鄉"的目標,抓管理,上規模,求效益,全鄉果品生產邁上新臺階。該鄉果園面積突破2萬畝大關,其中蘋果園面積17949畝,占果園面積89.7%,2008年新栽蘋果2000畝,蘋果產業成為該鄉主導產業。經濟林品種繁多,果品產量超過3000噸。
畜牧養殖業初具規模。該鄉把發展養殖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來抓,大力發展設施圈養。2004年,牧業人均收入134元,占到全鄉人均純收入1494元的8.9%,全鄉牛存欄2185頭,豬存欄1788頭,羊存欄2951只,雞存欄25012只。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改善。湫頭鄉立足鄉情,發揮區域優勢,積極實施生態農業,通過組織實施小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整村推進、梯田化整鄉達標等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人畜飲水、能源建設、農業開發等項目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該鄉解決人畜引水工程2處,新打井窖100眼,發展井窖規模村2個,硬化農戶院落3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200座,暖棚養畜120座,從而使水、電、路得到很大改善,農民人居環境逐漸好轉。新修二郎山公園,環境幽美,風景宜人,松柏陣陣,是旅游避暑的理想場所。
湫頭鄉以"創建隴東果業第一鄉"為目標,抓栽植上規模,抓管理上效益。全鄉果園面積達到2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1萬畝,年產商品果1030萬公斤,收入18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850元。 湫頭蘋果以個大、色澤好、糖粉含量高,果面干凈,無病蟲害斑點而聞名,湫頭蘋果遠銷深圳、廣東和福建等地,深受客商青睞。2004年在正寧·金秋蘋果節期間,湫頭蘋果以它獨特的優勢贏得了與會專家的好評,蘋果生產獲得了"萬畝鄉鎮"、"百強戶"、"十強村"等榮譽稱號,蘋果銷路越走越寬。 采取抓管理與擴規模并重的辦法,堅持質量與效益并舉的方式,老果園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注重推廣套袋等實用新技術,以提高果品商品率和質量,商品率達到85%以上,年產商品果1800萬公斤;幼果園在抓品種與擴規模上求突破,2008年,湫頭鄉又從山東引進優質短技紅富士12萬株,在雙佛堂、茍仁、西溝等村規模栽植2200畝,全面落實擴盤、纏技、覆膜等新技術,進一步壯大了果業生產規模,進一步提高了果園管理水平。
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快速發展。隨著物流、信息流的擴大,湫頭鄉農業機械化、科學化進程明顯加快,2004年全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207千瓦,農村用電量147.2萬千瓦,貨物周轉量達到3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達319萬人公里,郵政、電訊業迅速發展,鄉域內固定電話1652部,手機679部。
小城鎮建設明顯加快。湫頭鄉認真貫徹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目標要求,創新思路,搶抓機遇,以項目建設為依托,加大招商引資和啟用民間資金力度,大力實施集貿市場擴容,小康住宅小區和鄉政府辦公樓建設,從根本上扭轉商貿交流落后局面。2004年為適應形勢需要,投資160萬元修建鄉政府辦公樓一幢,使鄉政府機關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鄉政府西遷,湫頭主街道隨之延長500米,商貿集散地逐步擴大,湫頭商貿樓、雙佛堂小康住宅小區、湫東集貿市場建設等一批城鎮化建設規模逐步形成,街道個體戶拆除陳舊店面,破土動工,小城鎮建設形勢喜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