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頭鄉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城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全鄉上下團結協作,人心思進,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湫頭鄉小學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湫頭歷來文化底蕰深厚,文化資源豐富。這里有聞名出眾的仰韶之光茍仁遺址、新石器文化遺址、靈湫、龍爪槐、東漢古墓等自然人文景觀和革命遺址。湫頭鄉緊緊圍繞"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工作思路,以農歷四月八古廟會為契機,成功舉辦了湫頭四月八古廟會及物資交流會、首屆湫頭四月八文化周活動,聘請陜西銅川秦劇團來我鄉助興演出,有力地活躍了城鄉居民文化生活。湫頭鄉積極參加慶陽市香包民俗文化節,全面提升香包產業的文化品位和效益,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刺繡熱情,帶動了香包產業的長足發展。首屆中國·正寧金秋蘋果節期間,積極組織果農積極參展,并獲的蘋果生產"萬畝鄉鎮"和蘋果生產"百強戶"、"十強村"湫頭蘋果有了良好聲譽,蘋果銷路越走越寬。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鄉共有普通中小學8所、專任教師208人,專校學生3319人,教學環境逐步改善,師資力量雄厚,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分別為96.4%、97.2%、95.8%、97.9%。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城鄉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鄉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6個,病床20張,鄉村醫務人員83人。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持續發展。湫頭鄉緊緊圍繞優質服務和計劃生育弱勢人群的獎勵扶助,全力落實二女戶結扎、環孕情服務、出生漏報情況清查清理工作任務,計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鄉現有總人口18760人,(其中城鎮人口478,農業人口18210人),總出生162人,出生率8.66‰;計劃生育率76.54%;人口自然增長率5.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存環境繼續改善。2004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494元,比上年凈增70元;城鎮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元。城鄉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安居樂業。
湫頭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風淳樸、資源豐富,文化深厚,將繼續發揚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團結帶領全鄉干部群眾開創湫頭經濟社會建設新局面。
畜牧養殖業初具規模。該鄉把發展養殖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來抓,大力發展設施圈養。2004年,牧業人均收入134元,占到全鄉人均純收入1494元的8.9%,至目前,全鄉牛存欄2185頭,豬存欄1788頭,羊存欄2951只,雞存欄25012只。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改善。該鄉立足鄉情,發揮區域優勢,積極實施生態農業,近年,通過組織實施小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整村推進、梯田化整鄉達標等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人畜飲水、能源建設、農業開發等項目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該鄉解決人畜引水工程2處,新打井窖100眼,發展井窖規模村2個,硬化農戶院落300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200座,暖棚養畜120座,從而使水、電、路得到很大改善,農民人居環境逐漸好轉。新修二郎山公園,環境幽美,風景宜人,松濤陣陣,是旅游避暑的理想場所。
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快速發展。隨著物流、信息流的擴大,該鄉農業機械化、科學化進程明顯加快,2004年全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207千瓦,農村用電量147.2萬千瓦,貨物周轉量達到3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達319萬人公里,郵政、電訊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鄉域內固定電話1652部,手機679部。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湫頭歷來文化底蕰深厚,文化資源豐富。這里有聞名出眾的仰韶之光茍仁遺址、新石器文化遺址、靈湫、龍爪槐、東漢古墓等自然人文景觀和革命遺址。近年,該鄉緊緊圍繞"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工作思路,以農歷四月八古廟會為契機,成功舉辦了湫頭四月八古廟會及物資交流會、首屆湫頭四月八文化周活動,聘請陜西銅川秦劇團來該鄉助興演出,有力地活躍了城鄉居民文化生活。該鄉積極參加慶陽市香包民俗文化節,全面提升香包產業的文化品位和效益,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刺繡熱情,帶動了香包產業的長足發展。首屆中國·正寧金秋蘋果節期間,該鄉積極組織果農積極參展,并獲的蘋果生產"萬畝鄉鎮"和蘋果生產"百強戶"、"十強村"湫頭蘋果有了良好聲譽,蘋果銷路越走越寬。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