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醫養融合 破解老年人看病難

時間:2016-11-23 18:45:0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豪點擊:


醫護人員在高臺縣醫養融合服務中心巡診。

  

  中國甘肅在線訊 由于家庭成員的減少和年輕人工作節奏的加快,養老已經成了一個家庭的負擔,尤其是當老人患病后,就醫更成了家屬的煩心事。患病的老年人本來身體虛弱、行動不便,到醫院排隊、掛號,樓上樓下各種檢查,有的檢查幾天以后才能出結果。這樣來回折騰,老人苦不堪言,家屬也是身心疲憊。

  目前,我省有60歲以上的老人364萬名。如何為老年人醫療需求提供便利,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4月,我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倡導創建醫養融合的服務新模式。

  養老已不僅是家屬成員應盡的義務,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近日,記者在高臺縣采訪時看到,由于當地積極探索醫養融合模式,養老環境得到了改善,老年人看病難問題也得到了緩解,眾多老年人享受到了醫養融合帶來的便捷醫療服務。

  養老院里能看病

  11月16日一早,記者來到高臺縣醫養融合服務中心。在一樓藺翠花老人的房間里,醫務人員正在為她量血壓。

  藺翠花是合黎鎮七壩村五社的村民,今年70歲,住進這個養老院已經5年了。藺翠花說,她有一個女兒,出嫁到了外地。她的老伴去世以后,家里再沒人照料她了,她就來到了養老院。她15年前得了糖尿病,去年開始,眼睛也看不見了,腿也無法彎曲,行動不便,每天吃飯是由護理人員送到床邊。今年初,病情嚴重時,醫護人員將她送到高臺縣中醫院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后接回到養老院。現在由專業的醫務人員定期查房,詢問病情,配送藥品,血糖控制得比較好。

  高臺縣醫養融合服務中心主任萬吉孝介紹說,過去這里是高臺縣社會福利養老院,在推行醫養融合服務后,改建為高臺縣醫養融合服務中心。目前,中心在原來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的基礎上,增加了醫療服務功能,設立了“健康小屋”“康復訓練室”“醫務室”等,由縣中醫院的執業醫生每周巡診三次,由固定的護師負責日常的保健護理和康復訓練。入住的所有老年人每年開展一次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重癥患者實施“雙向轉診”機制,也就是說對病癥、指標不良的老年人及時轉入縣級醫院進行治療,等病情穩定后再轉入中心進行康復護理治療。需要轉診的老年人由“綠色通道”直接入院治療,醫療費用由合作醫療、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統籌解決,患者不需要承擔醫療費用。

  新壩鎮紅沙河村3社村民殷長青今年74歲,無兒無女的他一直一個人生活。過去他還有一些勞動能力,可2015年初,他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后,生活無法自理,就住進了醫養融合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每天對他三次查房,觀察病情,督促用藥。今年1月,病情嚴重時,在縣中醫院住院治療11天,好轉后回到了中心。殷長青說:“在這里被子、衣服都是免費發的。按時按點吃的現成飯,也不要錢。尤其是我身體有病,這里的醫護人員隨時觀察、用藥,我心里踏實多了!”

  中心主管護師謝雙粉說,中心配有急救車,還有心電圖、B超、氧氣瓶等基本醫療設備,以及急救藥品等。她的工作除了日常護理,還要陪老人聊天,進行心理疏導和撫慰。中心目前入住有145名老人,其中有36名高血壓患者,2名糖尿病患者,這些患病老人的飲食、用藥要隨時關心。還有一些需要肢體康復的老人,也要陪在他們身邊,攙扶到器械上幫助訓練。今年已經轉診危重老人23名,使他們得到了及時的醫療救治。

  高臺縣衛計委副主任盛甫義說,為了確保醫養融合巡診、轉診機制的有效運行,縣上每年拿出50萬元進行支持。

  “幸福寓所”有理療

  高臺縣南華鎮信號村的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幸福寓所”,入住著周邊6個村子的21名老人。記者在寓所的“健康屋”里看到,墻上張貼著保健養生的宣傳畫,4張用于針灸、刮痧、拔罐、推拿的治療床整齊排列。“健身室”里還配備了多功能組合健身器、腳踏健身自行車、肢體恢復器等。

  寓所的一樓就是村衛生所。衛生所醫師楊自鋒告訴記者,寓所入住的老人多少都有些病癥,醫養融合服務對他們來說非常適合。楊自鋒說,他每周要對入住老人進行定期查房,隨時量血壓、測血糖,開展慢性病管理。在“健康屋”開展中醫理療后,老人們非常喜歡,不出門就能治病。平時,他還要進行健康知識、用藥方法的普及和指導。

  據介紹,高臺縣像信號村這樣的“幸福寓所”有18家,都在開展以中醫理療、藥浴按摩為特色的醫養融合服務。不僅是在鄉村養老機構引入醫療服務,在高臺縣城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同樣有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

  城關鎮醫院西路社區有60歲以上的老人400多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健康屋”里,總有老年人來問診、理療。張玉玲等幾位有腦溢血后遺癥、肌肉萎縮的老年患者,一有時間就會來到“健康屋”,利用器材改善健康。

  這個社區還活躍著一支由40多名退休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醫療志愿者團隊,他們定期為社區老年人進行免費巡診。今年10月,醫療志愿者團隊開展了“隴原護老行動”,為老年人開辦知識講座,宣傳健康生活方式,并進行過期藥品現場兌換活動,將老年人手中的過期藥品換成常用藥。現場免費體檢、義診,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發放健康工具包,講解使用方法和急救常識等。

  城關鎮副鎮長濮春玲說,醫養融合的服務形式很受老年人喜歡。下一步,鎮上還要在長征路、人民西路、濱河路等社區,建立醫養融合社區衛生服務站,引入針灸、拔罐等中醫保健理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免費為老年人服務。

  醫院設立康復中心

  針對老年人醫療需求的變化,高臺縣醫院將原來的老年病科、中醫科、康復科進行整合,創建了“中醫疼痛康復中心”。

  11月16日,記者來到高臺縣醫院采訪時看到,老年患者陳山正在“中醫疼痛康復中心”接受按摩和康復訓練,恢復肢體功能。陳山是巷道鎮的村民,今年7月,由于腦出血后遺癥臥床不起。在縣醫院重癥監護室、神經外科治療一段時間后,9月份轉到康復中心。經過有針對性的空氣壓力波肌力恢復、下肢功能訓練后,他現在可以在攙扶下行走。陳山的家屬說:“康復治療周期長,家里人顧不上一直陪著。現在有了康復中心醫護人員的細心陪護,家屬也輕松了許多。”

  “中醫疼痛康復中心”主任周育邦介紹說,現在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康復治療。新建的這個中心目前有50張床位,已經接診了400多名老年病人。周育邦說,中心按照老年病人的需求,今年已經投入200多萬元配備了沖擊波、干擾電、四肢聯動等治療儀器,還選送醫護人員到蘭州、深圳等進行老年病治療培訓。現在中心還引入了“小針刀”“臭氧治療”等新技術治療方法,特別是利用中醫技術和中草藥的治療,醫藥費100%報銷。

  記者看到,“中醫疼痛康復中心”為了方便老年患者,安裝了電梯,設置了無障礙通道,每個病房自帶衛生間,還配備拐杖、輪椅等。據介紹,開水和餐食也是送到床邊,還針對不同病癥的患者制訂相應的健康食譜。這樣,許多老年患者就不需要家人的陪護,家屬可以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了。

  社會力量助力醫養融合

  高臺縣民政局副局長朱加仁介紹說,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有2.36萬人,如何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醫療服務是一項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目前,全縣已在養老機構納入醫療服務體系,醫養服務雙向管理,小病在養老院里看,需要住院的直接轉到醫院。同時,縣民政局已與三家醫院簽訂養老院老人就診一站式服務協議,也就是說這些老人有看病需求,直接入院治療,個人不需要付錢,由民政局統籌協調。

  朱加仁還介紹,高臺縣已經投入50萬元,建立了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整合社會信息、家政、醫療等服務于一體,只要老人打熱線電話,就可享受到日常照料、法律咨詢、精神慰藉等低償的上門服務。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臺縣利用縣中醫院的資源優勢,與社會力量聯合創辦了比較高端的“華大養老服務中心”。這個中心占地27畝,引入社會資本1.18億元,建有6幢樓,可入住600名老人,明年6月即可運營。據介紹,高臺縣旨在通過這個高層次的醫養融合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帶動和提升養老服務的整體品質,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讓老年人有尊嚴地安度晚年。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