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武山女子為找尋“身份” 這一路走得好崎嶇

時間:2016-11-25 17:42:2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豪點擊:

找尋“身份”的她,這一路走得好崎嶇

康小敏翻著不止一份的“證明”,心里難免傷感。

  中國甘肅在線 由于家人疏忽在人口普查時漏報了自己的戶籍,導致康小敏雖已人至中年,可至今連自己的身份證長啥樣都沒見過。頂著“黑人黑戶”的帽子生活多年,她這個沒有身份的“身份”讓她倍覺尷尬的同時,已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

  開證明、寫申請,打工之余,這幾年她總會抽空去當地公安部門申請補辦戶籍,然而總是因材料不符或不全被退回。看著自己手里一張張證明材料,她不知道自己還要在“摘帽”路上奔波多久?

  A.

  證明與申請不符 補辦戶籍被退回

  11月22日,氣溫驟降,呵氣成冰。

  早在先一天,在定西市某餐館后廚幫灶的康小敏聽說有便車要去天水市送貨,趕緊和車主聯系,希望能順道捎上她去趟武山縣洛門鎮。因為彼此認識,車主答應了下來。

  22日早上8時許,康小敏坐著便車出發,2小時后到了洛門鎮。下車后,她活動了一下凍得有些發木的雙腳,忐忑不安地來到洛門鎮派出所戶籍辦理窗口,詢問自己申請補辦的戶口辦下來沒有。

  一名戶籍民警為其他等候村民辦完事后,從文件盒中翻出其中一套材料看了看,告訴康小敏:“你的證明材料和申請內容不吻合;同時,你要把自己的婚姻狀況一并說明清楚。”

  聽完戶籍民警的話,康小敏情緒有些激動地說:“我曾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但兩人當初在一起時并沒有領結婚證,幾年后由于感情不和就分開了,從此單身至今。”

  康小敏告訴記者,她生于1972年,家住武山縣洛門鎮石嶺村。

  記者在康小敏今年后半年給當地戶籍管理部門提供的補辦戶口申報材料中看到,此份證明材料是石嶺村村委會于今年9月7日開具的,上面寫著:“茲有我村村民康小敏,于1993年與某某結婚,因父母不同意未領結婚證,又于2005年離婚,現前來辦理相關手續。”

  記者發現,在這份證明中,具體前去辦理什么手續沒有明確寫清楚。

  在康小敏寫的申請中,其中一段內容寫著:“多年來,本人一直在外打工,過著單身生活。在本地戶籍更新入網期間,因家人疏忽漏報,造成至今沒有戶籍登記,因此無法辦理身份證,申請人在外寸步難行,(生活上)諸多不便,請求貴所為我辦理戶籍登記。”

  為了更好地起到證明作用,石嶺村村支書康元紅到洛門鎮派出所作了“康小敏系石嶺村村民,只因其一直在外打工,在戶籍普查時因家人疏忽漏報,現請求補辦……”等內容的證明材料。

  對洛門鎮派出所戶籍辦理窗口這名工作人員的說法,康小敏覺得對方所講雖然在理,但應該具體開具一個什么內容的證明材料才能補辦上戶籍,她說自己稀里糊涂弄不明白。

  這次,康小敏帶著除了村委會9月7日開的這份證明外,還有2016年3月30日以及2014年2月7日先后開具的證明材料。

  記者發現,2014年2月7日開具的證明材料,同樣說明了康小敏因戶籍普查被遺漏,希望補辦的原因及情況。康小敏說:“這幾年下來,為了補辦戶籍,證明先后開了好幾次了,但好像對補辦戶籍作用不大,自己都不知該交什么證明才好。”

  B.

  新舊戶口簿更換時被漏報

  隨后,記者跟隨康小敏來到石嶺村,就其戶籍漏報一事采訪村支書康元紅,未及開口,他卻先反問康小敏:“還沒補辦上嗎?我以為早都辦下來了!”

  據康元紅回憶,由于康小敏從十幾歲起開始長年在外務工,村里現在的年輕人認識她的不多。至于她戶籍當年為何被漏報,他也不太清楚。

  “石嶺村以前歸龍泉鄉管轄,撤鄉并鎮后才劃入現在的洛門鎮。在我的印象中,村民戶籍信息錄入電腦之前,村上曾開展過人口普查。她之所以把自己的戶籍丟了,也許就是那個時候漏報所致。”康元紅說。

  康元紅從2009年當上村支書后,曾多次為康小敏補辦過戶籍辦理證明。

  康小敏母親周調蘭說,她家戶籍簿上早先有6口人,康小敏是孩子中的老大,戶籍簿上她排在孩子中第一個。然而,舊戶口簿換成新的后,就沒康小敏的名字了。

  記者從康小敏復印下的舊戶籍材料中看到,登記日期為2002年8月19日的舊戶籍簿其中一頁上,康小敏的戶籍當時還在其中。

  “當時娃娃在外打工,我發現這個問題后,總覺得一個農村戶口不太重要,就沒當回事。”周調蘭承認自己當年疏忽了,給女兒造成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十分后悔”。

  康小敏回憶,14歲那年就外出當保姆了。慢慢地,她發現無論是去餐館端盤子,還是賓館當服務員,都必須出示身份證。2004年,她請假回家去原龍泉鄉派出所辦身份證時,派出所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查看后對她說:“你連戶籍都沒有,怎么能辦身份證呢?”

  也就是從那時起,康小敏才發現自己的“身份”丟了,至于啥時丟的,自己也不知道。時至今日,44歲的她連自己身份證長啥樣都沒見過。

  康小敏說,由于有過一段感情經歷,此前有人對她是否在男方那邊落過戶曾經質疑,對此,她矢口否認:“當時結婚證都沒領,怎么可能在人家那邊落上戶。”康小敏對那種說法,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今年年初,為了證明自己至今一直單身,她找到洛門鎮計生辦了解情況,接待她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如果情況屬實,你可以去村上開具一個‘未婚證明’即可。”可當她找到村委會后,村文書認為她有過“婚史”,且舊戶籍中關于她的信息中也顯示“已婚”,因此這個證明不能開,經過再三推敲,便給她開具了一張“單身證明”。

  據了解,為了幫康小敏解決困擾她多年的戶籍難題,石嶺村村委會也是想盡了辦法。康元紅覺得,當年即使康小敏“外嫁”,但只要戶籍一天未遷走,她就還是這個村的村民,盡可能幫她將漏報的戶籍補辦上,讓她早日過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希望康小敏如實將自己的情況反映給當地公安戶籍管理部門,需要村上開具什么樣內容的證明,村委會隨時辦理。

  對于康元紅的建議和說法,康小敏充滿感激。

  C.

  “黑人黑戶”使她的人生從此錯位

  說起這些年沒有身份的痛苦經歷,康小敏幾度哽咽難語。

  康小敏14歲那年去了蘭州,先是給人家照看小孩。孩子大了上了幼兒園,這家人覺得她干得不錯,便留她下來又幫忙照顧家中老人,一呆就是好幾年。20歲那年,這家人介紹她去一家餐館打工。其間,她認識了同在這家餐館打工的一名外地小伙,兩年后,兩人同居了。然而,這段意外邂逅的感情經歷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最終因感情不和兩人分道揚鑣。此后一直單身至今。

  “和那人分開后,我去了深圳,沒過兩年,實名制開始實行后,因為沒有身份證買車票,我在那邊一呆就是6年,最后還是老鄉的便車把自己捎了回來。”康小敏說。

  2004年知道自己的戶籍沒了之后,由于用工單位催得緊,她便把此事擱下了。從深圳回來后,感覺在外沒有身份證幾乎寸步難行,康小敏從2010年起,只要有時間,總會跑轄區派出所遞材料,補戶籍,然而一直未果。

  活在當下,這個沒有身份的“身份”,讓康小敏覺得尷尬至極,也造成諸多不便。

  “同樣在餐館打工,小姑娘端盤子管吃管住月薪近2000元,可我一定要熟人擔保用人單位才敢要,工資以前每月才掙800元,今年漲到1000元。”說起這些,康小敏很鬧心。

  康小敏說,掙錢少倒也罷了,但這些年來,她想成個家的念頭也被這個“身份”搞沒了。

  據她介紹,這幾年來,朋友也曾陸陸續續介紹過幾個相親對象。記得和第一個見面時,她首先表明了自己沒戶籍的“身份”,而對方以為開玩笑。當知道情況屬實時,對方一臉狐疑地抬腿就走。

  那次見過面后,她再也不敢相親去了。一個沒有身份的人,很容易引起懷疑:“這人沒準犯事了。”

  沒有身份證,現在出趟門對于她來說也成了奢望,實在沒辦法了只能搭便車。除此之外,她的手機用了多年的“無名卡”,今年后半年,手機實行“實名制”后,她用了多年的手機號不能用了,只得央求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暫時借對方的卡辦了手機實名登記。

  今年年初,一直關注戶籍制度改革動態的她,當看到國家要對無戶口人員進行摸底登記,并幫助解決的好消息后,她激動得連續幾夜沒睡著覺。

  “這是一次機會,我不能再讓自己漏報了。”康小敏說。

  據了解,自今年2月以來,武山縣公安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做了安排部署,對無戶口人員的詳細信息及形成無戶口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摸底登記和解決工作。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康小敏于今年5月如實填寫了洛門派出所補入遺漏戶口申請。

  在摘掉“黑人黑戶”帽子的路上,康小敏坎坎坷坷,辛酸和無奈只有自己體味,但她也多次反省:戶口漏報是自己和家人疏忽造成的,怨不得別人。她現在只盼著把材料申報準確,把自己“丟失”多年的身份找回來!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