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浪縣一個叫八步沙的地方,再次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上,沙棗、紅柳等植被郁郁蔥蔥,結成7.5萬畝的隔離帶,成功阻擋了風沙侵蝕的步伐。令人震撼的綠色奇跡,見證著六位老人、祖孫三代,長達37年的不懈奮斗,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一夜北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當年的八步沙,狂風肆虐,黃沙漫天。不甘心將世代生活的家園拱手相讓,六位年近半百的村民,毅然立下治沙的誓言,投身愚公移山的壯舉。在這條艱辛而漫長的路上,他們中有的永遠倒下了,有的力竭體衰、再也干不動了,但心中的執著、對綠色的渴望,讓他們又把“接力棒”傳給了自己的后人……37年來,三代人矢志不渝、頑強拼搏,不畏惡劣環境、無懼艱苦勞作,用“耐心、苦心、堅持心”,鑄就了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成功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也正是憑著這么一股子勁,他們扎根荒漠、無怨無悔,用生命與汗水,書寫了一部令人動容的艱苦創業史、接續奮斗史。
“當年風沙毀良田,騰格里大漠無人煙。要好兒孫得栽樹,誰將責任擔兩肩。六家老漢豐碑鑄,三代愚公意志堅。”六老漢、三代人的治沙故事,發人深思、催人奮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在他們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信念、夢想,可以綻放怎樣的光彩;奮斗、奉獻,能夠成就怎樣的輝煌。而所有這些,都來源于可貴的奮斗精神。這種奮斗精神,蘊含著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品格,詮釋出不懼艱難、勇毅前行的意志,體現為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姿態。其可貴之處,就在于困難越大、事情越難,越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和夢想同行,與奮斗并肩。今天,新時代的激昂旋律,正在隴原大地鏗鏘回響。新形勢新任務,尤其需要我們大力弘揚這種奮斗精神。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直面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沙”考驗,困難面前不低頭、矛盾面前不退縮,敢于啃硬骨頭、勇于打攻堅戰,用頑強的意志迎接挑戰,用扎實的行動破解難題,一步一個腳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同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撲下身子、耐住性子,拿出水滴石穿的韌勁,保持一抓到底的毅力,不急一時之功、不計一己之利,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無私奉獻、忘我拼搏中,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從黃沙蔽日到綠意盎然,八步沙的美麗變遷,還蘊含著極為寶貴的經驗。它再一次告訴我們,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才能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需要矢志不渝的擔當、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久久為功、節節勝利。因此,絕不能急功近利、短期求成,必須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遠見,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才能充分形成綠色發展的強大合力,最終“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流而成江海”。
“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業越千秋”。八步沙的今天,用雙手艱苦創造,以心血澆灌而成。這是堅守與奮斗的壯舉,也是信念與意志的傳奇。讓我們大力弘揚這種精神,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來源:甘肅日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