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份疫情再次蔓延以來,疫情防控就是命令和責任。在疫情防控期間,共青團甘肅省委開通12355的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專業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24小時值班,免費為民眾提供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服務。共青團甘肅省委推出“1+1+n”社區服務項目,一個醫生加一個心理咨詢師,再加n個志愿者或n個社區工作者,進行線上電話網絡咨詢、線下社區執勤服務,解決社區工作人員缺乏醫護專業知識、人手不足以及居民心理壓力大等問題。
“幾乎所有的咨詢者都害怕自己或家人感染,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擔心的。”心理咨詢師楊尚儒老師說。他介紹了疫情期間容易產生的心理和情緒方面的問題。比如因為居家太久,不少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居家隔離綜合癥。其中線上咨詢用戶主要有三大情緒狀態,分別是焦慮、抑郁和抱怨情緒。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緩解這三大情緒呢?
楊尚儒老師說,首先,要讓所有的用戶和來訪者了解,這樣一些情緒是短暫的,而且也都是正常的應激反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其次,做好一般性的應對,就是做好個人防護;第三,鼓勵適當的運動;第四,學會在家里面放松;第五,學會簡單的呼吸放松,也可以做一些冥想,舒緩自己的焦慮情緒。第六,多聽有節奏的音樂,看書,追劇;堅持運動,使人情緒良好;通過電話、網絡與家人朋友溝通,多與他人分享溝通,減少心理隔離。
曹雪飛老師曾經在深夜接到一通有自殺意念的來訪者所撥通的電話,而自殺的誘因就是由于疫情封閉的影響導致原本就有矛盾的家庭關系更加具有攻擊性,來訪者一時間無法承受各種壓力和緊張情緒,應激性地不由產生了自殺的想法。經過曹老師的一番耐心傾聽和溝通后,電話那頭的來訪者情緒逐漸穩定,也恢復了冷靜。
隨著人們即將結束居家隔離生活,復工復產復學后,大家就外出怕被感染,引起一系列的緊張焦慮而發起熱門咨詢話題。比如,害怕接觸公共場所用具,也不敢和別人過于親近的對話。
資深心理咨詢師張莉老師說:“我們一定要科學的了解新冠病毒是怎么傳播的,讓自己的心理上有一種公共衛生的理念。這個肺炎要繼續傳播下去,必須要經過傳播途徑—就是我們講的呼吸途徑,人與人說話的時候呼吸道的飛沫傳播。阻斷肺炎的首要辦法就是切斷傳染源和傳染途徑。那我們就要正確戴口罩。一個口罩有三層,外面這一層是阻擋外來的一些飛沫,最里面的這層是阻擋我們自己呼出來的空氣。如果對面來的人他也是戴著口罩的話,雙方之間就有就起到互相保護的作用。這個雙重的保護就極大地增加了人們的安全感。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次衛生事件,我們樹立了更好的公共衛生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在疫情期間,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顯現出來,大環境的改變被迫我們改變長久的心理適應,雖然說疫情不是導致我們心理發生變化的原因,但它會是一個導火索。因此,12355青少年心理熱線建議在此期間有任何感受都不要輕視,也不需要過于夸張化的去面對它。如果真的需要專業的幫助,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專業的心理熱線來求助,必要時可到醫院及時就診。
自2020年2月1日始,12355甘肅青少年服務臺法律、心理志愿者團隊成立以來,在疫情爆發之初,共青團甘肅省委響應團中央號召,由青少年權益維護部領導,以甘肅欣雨星社會服務中心理事長張莉為主要負責人積極響應,迅速組建了一支12355青少年服務臺疫情期間線上心理服務的特殊團隊,該平臺通過圖文、電話和視頻等多種形式,24小時在線免費為用戶答疑解惑,為蘭州市及全省14個市州青少年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和法律援助咨詢服務。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