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平川鎮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南靠黑河,北鄰沙漠,有14個行政村和1個農業開發區,土地面積835.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355畝,宜林地123195畝,有林地面積36090畝,森林覆蓋率為2.4%。
平川鎮以項目推進、優惠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引導等一系列措施,本著"誰栽植、誰管理、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積極鼓勵非公有制林業經濟發展。自2000年以來,全鎮已有8戶個體及私營業主從事林業生產,其中區內7戶,區外1個。個體林業經營面積已達5200畝,占近三年實際造林面積的1/3以上,最大個體承包面積1500畝,其中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8戶,3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4戶,各林場以土地租賃形式盤活集體經濟,吸引個體及私營業主投身于林業生產活動中,共吸納資金195萬元,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各租賃者通過以工補林、以畜養林等方式改善林場基礎設施,改良林地狀況及林木狀況,充實了林場資產。我們通過爭取退耕還林工程以及風蝕沙化項目的實施,新營造非公有制實體林7500多畝,配套機井15眼,累計投資額在10萬元的有3戶;50萬元的有3戶;100萬元的有1戶;投入資金最多的達128萬元。經過近幾年的運作,其牧草收入達10萬多元,養殖收入4萬元左右加上我們退耕還林補助4萬多元,完全可以以林養林,以林興林,以林造林。
經驗與做法
1、政策扶持到位。鎮黨委、政府積極為非公有制林業經業經濟鋪路架橋,從土地租賃、合同簽訂、水電配套等方面加以支持、協調,明確了產權關系,保護其利益,讓他們放心,放手于事業,止目前已發放林權證20份(本),發放率達100%,穩定了他們干事創業的信心、決心,無撒毀合同、盜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哄搶造林經營成果的現象發生。
2、組織領導到位。每年春季植樹造林期間,黨政一把手親臨造林現場,從苗木調運、水利灌溉等方面進行協調督促,保證了植樹造林活動的有序進行。2003年初,各林場反映公益林灌水水費沒保證,影響林木成活率,鎮黨委、政府協調水利部門予以減免與優惠,最終縣政府制定了公益林用水水費減免的政策。同時,針對各林場先期投入大、收支不平衡的現象,我們爭取立項,以退耕還林工程等形式予以糧錢補助,彌補了部分收入,使各林場有能力,有后力進行林業生產。
3、技術服務到位。2001年至2003年,全鎮落實退耕還林工程4675畝,其中非公有制林業2000畝,占項目的43%。鎮上選派有豐富造林經驗的干部對所有的植樹林造林地段進行統一規劃,現場指導,并安排專人嚴把苗木的質量關,按規劃設計要求嚴格定植,督促做好苗木的管護、灌水、防蟲等一系列服務工作,每畝補實生楊樹苗100株,基本上保證了林業生產用苗。造林大戶積極探索經營管理方式和方法,通過林間套草,以草養畜,修管理房,打井架線等方式,確保了林業生產的資金來源及苗木成活率,如全省綠化將章獲得者趙興旺經營林場1000畝,打機井7眼,架高低壓線2km,種草500畝,養羊220只,牛30頭,一方面保證了林業用水,一方面又增加收入,針對補種苗木水份蒸發大的情況,通過樹下鋪膜、林中套草等形式,有效地降低了蒸發。同時,利用秋閑季節,架設圍欄2公里,杜絕了牲畜野兔等啃咬樹木,保證了林木越冬。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縱觀全鎮非公有制林業經濟發展態勢,我們認為現在的非公有制林業經濟發展還處在初始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
一是造林品種單一,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應用少,致使目前尚無明顯的經濟效益,影響了造林農業的積極性;
二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嚴重制約著非公有制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基礎設施配套跟不上,林業發展的要求直接影響造林質量。
四是造林立地條件比較差,已成為今后林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