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鄉地處高臺縣城郊,環城分布,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全鄉有渠口、果園、八一、三橋、巷道、東灣、南灣、槐樹、沙坡、高地、五里墩、小寺、西八里村13個行政村,77個社,3809 戶,14140人,耕地面積21794畝,人均1.54畝。2002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018.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3元,鄉級財政收入完成224.16萬元。近年來,全鄉上下努力挖掘城郊優勢,不斷構建產業優勢,蔬菜、生豬、個體私營經濟三大優勢支柱產業已共同撐起巷道鄉產業富民的艷陽天。
巷道鄉民國初屬本縣一區,民國28年(1939)后,分屬于建康鎮和柔遠鄉。新中國建立初屬建康區三、四鄉和柔遠區一、二、七、八鄉。1955年撤區并鄉,境內設果園、巷道、小寺3個鄉。1958年公社化后屬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從城關公社劃出,成立巷道、小寺2個公社。1964年,巷道、小寺公社合并為巷道公社。1983年改為巷道鄉。
種植結構趨于優化。全鄉總播面積53554畝,其中:糧食作物28304畝,蔬菜面積20400畝(溫室6173畝,大棚3983畝,露地蔬菜7483畝),番茄面積2075畝,玉米制種面積24300畝,其它經濟作物3759畝,種草1088畝。全鄉經濟作物面積達到48464畝,糧經草比例達到7.5:90.5:20。全鄉落實千畝蔬菜村9個,冬夏季農業綜合示范點7個,來自種植業的收入占到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6.4%。
草畜產業強勢推進。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和"遠離村莊、集約經營、規模發展",建立標準化,生態型養殖小區的發展思路,鄉黨委、鄉政府采取政策扶持、企業帶動、培育大戶,建設小區等措施,草畜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2006年,全鄉大牲畜飼養量達到1.78萬頭匹,牛飼養量1.08萬頭,其中:奶牛飼養量1628頭,生豬飼養量11.3萬頭,羊飼養量4.2萬只,雞飼養量23.6萬只。全鄉養殖大戶2145戶,其中:養豬20頭以上大戶733戶,養牛5頭以上大戶567戶,養羊50只以上大戶226戶,養雞百只以上大戶144戶。止目前,全鄉建成各類養殖小區24個,其中:養豬小區14個,養牛小區6個,養雞小區4個。今年以來,落實紅聯許家湖、亨號一社2個奶牛養殖示范小區。目前,兩個養殖小區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巷道鄉是由2005年4月原巷道、正遠兩鄉合并而成,地處城郊,環城分布,現轄25個行政村、1個集體農場,176個社,農業人口6832戶,25905人,其中:男13072人,女12833人,耕地面積47812畝,人均1.85畝。鄉黨委下設34個支部,其中:農村支部26個,機關支部5個,企業支部2個,新社會組織支部1個(蔬菜批發市場支部),共有黨員1117名,其中:男928名,女189名。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立足城郊優勢,發展壯大蔬菜、草畜、制種、勞務、二三產業五大支柱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形成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2006年,全鄉總播面積53554畝,其中:糧食作物28304畝,蔬菜面積20400畝(溫室6173畝,大棚3983畝,露地蔬菜7483畝),番茄面積2075畝,玉米制種面積24300畝,其它經濟作物3759畝,種草1088畝。全鄉經濟作物面積達到48464畝,糧經草比例達到7.5:90.5:20。全鄉落實千畝蔬菜村9個,冬夏季農業綜合示范點7個,來自種植業的收入占到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6.4%。
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和"遠離村莊、集約經營、規模發展",建立標準化,生態型養殖小區的發展思路,鄉黨委、鄉政府采取政策扶持、企業帶動、培育大戶,建設小區等措施,草畜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2006年,全鄉大牲畜飼養量達到1.78萬頭匹,牛飼養量1.08萬頭,其中:奶牛飼養量1628頭,生豬飼養量11.3萬頭,羊飼養量4.2萬只,雞飼養量23.6萬只。全鄉養殖大戶2145戶,其中:養豬20頭以上大戶733戶,養牛5頭以上大戶567戶,養羊50只以上大戶226戶,養雞百只以上大戶144戶。止目前,全鄉建成各類養殖小區24個,其中:養豬小區14個,養牛小區6個,養雞小區4個。今年以來,落實紅聯許家湖、亨號一社2個奶牛養殖示范小區。目前,兩個養殖小區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