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六壩鎮--民樂縣六壩鎮鄉鎮概述

時間:2015-11-04 15:03:3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圓通塔造型優美,歷史悠久,居民樂古建筑之首,為此曾被印制在信封上廣為宣傳。現在塔周圍己修圓通寺大殿幾座、配房數間,內塑佛像,供人膜拜,僧尼數人,度化世人,圓通寺現己初具規模。與圓通塔遙相對望的古槐樹,千年不枯,為民樂第一槐,雖然樹根大部被火漆毀,僅存約十分之一,但仍然杖繁葉茂,昂首參是象征著民樂人民不屈不撓的頑強品格。

詳細介紹

六壩鎮地處"絲路"古道,河西走廊東端,東于武威相鄰,西距縣城20公里,南與肅南縣毗鄰,北以風門山與河西堡鎮為界。東西長26.4公里,南北寬17.2公里,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干燥,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農業生產全面發展〕以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為基礎,以努力向多元化生產方向推進,不僅成為全縣小麥主產區,而且已成為啤酒大麥和秋雜作物的主產區,其中大麥年產量達到4900噸,玉米產量達到3545噸。此外,葵花種植也已形成規模,并成為農民在種植業上取得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畜牧業生產方面,依托千家萬戶實行"2510"工程,并著力改變飼養方式,加大肉羊雜交改良。止2000年底,全鄉共存欄牛4859頭,羊20100只,豬5060頭,雞25000只,實現畜牧業產值達600萬元。

〔鄉鎮企業穩步提高〕確立以加工、農資制造、建筑、供銷、商飲等為主攻方向,發展集體和私營企業34家。其中,年吞吐能力達5000噸以上的面粉廠4家,4000噸以上磷肥制造廠3家。此外依托羅馬市場,工商個體發展迅速。現已發展工商人體216戶,集供銷、商飲、維修、出租等為一體,已成為發展我鄉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鄉鄉鎮企業轉移勞力1164人,實現企業總產值達8400萬元,創利稅250萬元。

〔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一是水利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結合1993年和1996年全縣"渠道年建設"的有得時機,新建高標準支、斗渠115條,158公里,維修渠道68公里,1999年建成高科技節水噴灌工程面積7500畝;二是鄉村道路建設步伐加快,萑完成村與社砂石罩面道路25公里,甘新公路至玉寶村委會砂石罩面道路10公里;三是人畜飲水基本得到保障,累計完成水窖1350座,并依靠政府、集體、個人投資新打機井37眼,有力緩解了人畜飲水矛盾;四是完成農電高低壓線路改造1507公里,部分村社實現了城鄉電價同網同價的目標;一是電信事業發展迅速,截止目前,全鄉有線電視入戶500戶,電話入戶500訓,為全鄉兩個文明建設和信息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六是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到目前為止,全鄉共有大中型拖拉機25臺,小四輪994臺,手扶機1469臺,聯合收割機15臺,播種機652臺,收割機1285臺,運輸機械有載重汽車16輛,農用車40輛,三輪車116輛。〔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為加強學校建設,我們堅持"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宗旨,教育經費逐年增加,實現了"三個增長","九五"期間各個學校基本達到了"一無兩有六配套"。六壩中學建起了東河地區教育試驗中心,并相繼建成了三所標準化小學,尤其是經1997年普九以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全鄉消除了危房,校校有了"四室",各校配齊了"兩箱三儀"、"四機一幕一琴",班班有了投影儀,六壩中學、玉寶小學的辦學條件達到了省頒"二類標準",其他十一所小學均達到或超過省頒"三類標準"。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防疫工作有了加強,衛生站所共計比1991年增加5個,六壩衛生院病床比92年增加10個,醫療設備比92年增加4臺,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由1992年的15人發展到2000年的35人,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傳染發病率下降,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全鄉農村已基本解決溫飽,開始邁向富裕。2000年全鄉擁有電視機2739臺,電冰箱67臺,洗衣機1267臺,摩托車430輛,修建樣板房1123套,銀行存款余額達到1100萬元。象征著六壩人民黃牛精神的"青牛石雕"矗立在六壩大地上,它將以奮斗者的光輝形象記錄著六壩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也將昭示著六壩人民經濟騰飛的未來。六壩鄉地處"絲路"古道,河西走廊東端,東于武威相鄰,西距縣城20公里,南與肅南縣毗鄰,北以風門山與河西堡鎮為界。 東西長26.4公里,南北寬17.2公里,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東西長26.4公里,南北寬17.2公里,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 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 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干燥,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干燥, 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 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 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 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 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