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也是六盤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重點區。今年以來,天水市把駐村工作隊的選派和作用發揮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措施落實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生力軍作用,集思廣益匯民智、齊心協力解民憂、攻堅克難幫民富,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收到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多元綜合效應。
圍繞“三個覆蓋”選優派強工作隊伍
選優派強駐村工作隊,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措施的務實舉措,也是強化拓寬雙聯行動,助推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這是天水扶貧攻堅工作的顯著特點。天水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選派上,認真落實《全省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力量整合和加強管理的辦法》,整合了雙聯干部、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駐村干部、對口幫扶單位干部等不同層面的干部4538名,在全市所有貧困村組建了1034個駐村幫扶工作隊,重點突出了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農業技術人員三支干部隊伍建設,實現全覆蓋。
——精心選拔了1034名熟悉農村工作、善于做群眾工作、作風扎實、樂于奉獻的科級以上干部擔任隊長兼任第一書記,實現了科級以上干部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在貧困村的全覆蓋。
——市、縣區委組織部門把全市402名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任職,在大學生村官沒有覆蓋的632個貧困村,選派了一批鄉鎮優秀大學生干部到村任職,實現了大學生村官或鄉鎮大學生干部駐貧困村的全覆蓋。
——市、縣區兩級在全市農口部門選派了一批技術水平好、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按照鄉鎮和村組產業發展布局和實際,在每個貧困村安排1—2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實現了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駐貧困村的全覆蓋。
明確“八項任務”雙聯扶貧深度融合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駐村幫扶工作隊組建到崗到位工作,面對的對象千差萬別,工作千頭萬緒。天水市圍繞貧困人口減少和貧困村摘帽這一核心,確定了駐村幫扶工作的職責任務,深入推進雙聯行動精準扶貧深度融合,解決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重點突出八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精準識別幫扶對象,協助開展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戶需求,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列出需求清單,制定到村到戶幫扶措施。二是精準對接目標任務,分年度制定減貧任務書、時間表和施工圖,并采取倒排工期、掛圖作業等有效方式方法,一項一項抓實見效。三是精準落實幫扶內容,加快水、電、路、房、易地扶貧搬遷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實施“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工程,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落實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社會救助等行業扶貧計劃。四是精準實施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村集中資金用于重點扶貧項目和扶貧戶、扶貧人口;主動參與項目的銜接立項、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和驗收評估;積極協調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幫扶工作。五是全面加強社會治理,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設施等的建設和完善,落實“四議兩公開”,指導完善村規民約,配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六是加強政策法規宣傳,深入宣傳“四個全面”的戰略舉措和“1+17”精準扶貧方案,提高了群眾的政策知曉率。七是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加強與聯村單位配合,定期不定期向相關單位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和工作推進中需要上級解決的問題,積極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八是培育典型示范引領,及時總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發現、培育、總結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突出“六個重點”集中抓好任務落實
各駐村幫扶工作隊7月5日到崗到位工作后,圍繞“八大職責任務”,緊盯“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和措施,結合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全力做好項目實施的協調員、農民群眾的服務員、政策法律的宣傳員、資金使用的監督員。“五大員”真幫實扶解民憂,真抓實干幫民富,真正推進了駐村幫扶工作。協助開展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按照精準扶貧戶、扶貧低保戶、政策保障戶和鞏固提升戶四大類精準識別的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基本信息,為大數據庫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共完成15萬戶67.78萬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通過召開村“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全面掌握聯系村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和致貧原因,深入了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制定貧困村小康建設規劃、脫貧計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列出駐村工作任務表。落實“一對一、一帶多”幫扶措施,明確脫貧時間表、任務書、作戰圖,做到“一村一計劃、一年一措施、一戶一對策”。加強農民教育培訓,積極開展“農業科技直通車”服務活動,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舉辦果園管理、藥材種植、養殖技術等培訓547場次,培訓農民21.3萬多人次,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650多人次,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科技致富的能力。注重幫扶弱勢群體,全面了解群眾的家庭現實困難,通過組織捐款捐物、帶動和引導創業等形式開展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從生產、生活、就醫、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排憂解難,為困難群眾幫辦實事1300多件。加強項目協調爭取實施,及時捕捉國家、省市各類扶貧項目信息,提早謀劃、提前規劃各類項目,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協調對接,積極爭取各類扶貧項目資金,助力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致富增收產業,為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奠定了堅實基礎。駐村幫扶工作隊協助共建果園8.82萬畝,種植蔬菜11.9萬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場5個、養殖小區12個;完成通暢工程148條417.4公里,硬化村組道路131條808公里,完成105個村級活動場所的選址規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問題,各工作隊組織搭建扶貧融資平臺,拓寬產業開發、貧困戶貸款融資渠道,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優化融資信貸環境,進一步破解了農村融資貸款難題,協助鄉村兩級完成了88955戶43.87億多元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為921戶貧困戶申請其它各類貸款4598萬元,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扶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建立“三個機制”駐村幫扶長效運行
為了解除派出干部的后顧之憂,確保了每個駐村幫扶工作隊“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實”,天水市建立“三個機制”,在確保駐村工作長效運行上下功夫。駐村幫扶中,市委明確要求幫扶隊員脫離原工作單位,對駐村幫扶干部實行周考勤、月考核、季通報。建立了《考勤管理制度》、《工作例會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工作報告制度》、《請銷假制度》等工作制度,印制了《天水市駐村幫扶工作日志》,要求每個隊員對駐村情況詳細記錄,將駐村簽到和工作日志的填寫作為考評工作的依據,日常管理得到嚴格落實;由市委辦統籌協調,抽調市委雙聯辦、市直組長單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方面的力量,組成專項督查組,通過實地查看、走訪群眾等方式,對駐村幫扶工作隊到崗到位情況和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督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通報,積極引導各工作隊出實招,使真力,辦實事,不斷把駐村幫扶工作引向深入,督查考核得到嚴格落實;在落實好省財政安排每個駐村幫扶工作隊經費5000元的同時,市、縣兩級每年為每個駐村幫扶工作隊配套工作經費各1000元,另外,市委市政府為每位選派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補助經費5000元。各縣區為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秦安縣自籌15.8萬元為所有隊員辦理人身保險,清水縣統一購置床被、鍋灶等食宿用具。一些單位為隊員購買了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打印機等辦公用品及廚具、煤氣灶、床等生活必需品,按照規定落實了交通、伙食補助等費用,經費保障得到嚴格落實。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