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鄉地處靜寧縣西部,距縣城31公里,全鄉共轄16村116社3664戶17295人,2009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981元,總土地面積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913畝,人均4畝,川水地僅1350畝,98%為山旱地。全鄉林地面積39791畝,林草覆蓋率為24.3%。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無霜期133-145天,年均氣溫6-6.5℃,≥10℃有效積溫2345-2450℃,日照時數2237.9小時,境內海拔1743-2132米。
近年來,該鄉按照"發展抓項目,增收抓產業"的要求,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目的,積極爭取項目扶持,大力發展洋芋、養殖、蘋果、勞務四大支柱產業,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民本民生、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下工夫、求突破,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鄉黨委政府重點圍繞 "做大做強旱作農業,適度培育果品產業,一定規模發展養殖業,穩步壯大勞務經濟"的思路,走適合當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每年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萬畝,膜側小麥1萬畝,膜側洋芋1.8畝,豆類、瓜菜0.1萬畝。
在二河、丈子、吊岔、文寺、白局、甘灣、胡溝、紅堡等村建成蘋果幼園1.2萬畝,使全鄉果園面積達到1.4萬畝。
每年新發展養牛戶200戶,建成養殖小區1處,帶動養牛業蓬勃發展,使全鄉養牛數達到6300多頭。
每年有計劃組織勞務輸出2000人(次),年創經濟效益2300萬元。
堅持三荒治理與退耕還林并重,統一規劃,集中治理,形成規模,重點突破,全鄉退耕還林面積達13370畝,"三荒"治理面積達15900畝。為達到退耕一片、栽植一片、成活一片、保存一片的目的,鄉政府與26名林業管護員簽定了林木管護協議書,做到了人員、報酬、責任"三落實",有效地鞏固了造林綠化成果。
紅寺鄉把項目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帶動地方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措施來抓。2005年,完成紅寺易地搬遷工程,修建65戶住宅,水、電、路、渠、沼氣等設施一次性配套;延伸街道1公里,綠化美化了人居環境。并經多方協調,由私營業主張儉投資160萬元,建成年產1500萬塊磚的紅寺興型機磚廠;由私營業主張建仁投資65萬元,建成年加工500噸的茂源淀粉廠,民營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高標準整建紅寺集貿市場,通過出讓產權,招商引資等措施,不斷擴大投融資渠道,集貿市場已初具規模,有力拉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2004至2009年,分別完成化溝、丈子、吊岔、甘灣4個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按照參與式扶貧開發的要求,將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同步發展。2010年,完成胡溝、紅堡片帶開發項目建設,配套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修復四大工程,新植果園2500畝;建成養牛小區1處,新發展養牛戶200戶,新修暖棚200座,投放新品種牛犢400頭;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5400畝。新修紅寺-紅堡-胡溝鄉村道路2條30公里;高標準建成了胡溝村部,徹底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建成沼氣池170座,雙甕廁所100座,配套村村通衛星接收設備378臺,完成舊村改造60戶,配套水渠,硬化村莊道路1.5公里,栽植行道樹6000株,形成村容整潔、村風文明的農村新氣象。完成工程造林3600畝,栽植苗木79萬株;完成杏樹經濟林改造500畝,栽植苗木13萬株,鞏固了生態建設成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