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沙灣鎮(zhèn)--宕昌縣沙灣鎮(zhèn)的名優(yōu)特產

時間:2015-11-14 17:32:1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名優(yōu)特產

沙灣罐罐酒

沙灣罐罐酒,亦稱黃酒、砸桿酒,是燒制"二鍋頭"的料酒。據史料記載始于宋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罐罐酒的釀造,有嚴格的要求和復雜的程序,首先要將曬好的紅谷、青稞、高梁等糧食除去秕谷和雜物,然后放入加熱的鍋水中煮。這一過程要掌握火候,絕不能煮焦,煮熟后馬上涼在大蒲籃里,不停地攪動散熱,涼冷后,拌以酒曲。酒曲也有兩種,一種為山林里采摘的植物密密貫(園形小葉連成藤狀),曬干后和麥麩做成酒曲,這種酒曲發(fā)酵慢,稱為慢曲;一種為購買的四川酒曲,這種酒曲發(fā)酵快,稱為快曲。酒曲拌好后捂上三至五天,待發(fā)熱有酒味后,裝入缸中,缸口用圓形石板蓋住,并用青土泥密封,不能透一點氣。過三至六個月后(一般快曲三個月,慢曲六個月),可將發(fā)酵后的酒醅舀入煨罐,加水煮沸,插入小竹節(jié)筒飲用。快曲酒濃烈醇香,使人精神爽快,慢曲酒醇香甘美,使人回味悠長。如果是紅谷酒,那就更為上乘。

沙灣鎮(zhèn)董家莊群眾舉行社伙表演

沙灣的罐罐酒以其用料種類多,營養(yǎng)豐富而深受群眾的普遍喜愛,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家家沙灣家家酒,灌灌酒既是勞動歸來后消除疲勞的"解乏酒",也是招待客人的"看家酒"。如今,沙灣的罐罐酒作為一種地方特色飲食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沙灣二老殼

沙灣二老殼,原名老烤,由于兩字音相近,地方口語叫做二老殼;也是由料酒煮一次,再烤酒一次,共兩次而得名。是把提前釀造好的料酒再次燒烤而成的白酒,酒精度一般在35-40度之間。燒制二老殼非常講究工藝,燒制的器具也非常獨特,由圓孔鍋蓋、套桿、套缸、竹筒組成。套桿起連接作用,套缸下面是一個圓通孔,用來連接兩端的套桿和竹筒,通孔上面是冷卻缸,用來裝水冷卻通孔里的酒蒸氣。烤酒時,把料酒放入大鍋蓋上之后,將套桿與鍋蓋圓孔、套缸圓孔一端相連,竹筒從另一端相連。鍋里的料酒煮開后,酒蒸氣從鍋孔蓋傳入套桿,再由套桿傳到套缸,在套缸的通孔子里,酒蒸氣由上部的水冷卻變?yōu)榫疲瑥闹裢怖锪鞒觥?局茣r要不斷更換套缸的熱水,以便穩(wěn)定溫度,火更要注意,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酒出來后有焦味,小了出酒慢且味淡。酒的好壞與料酒有關,料酒若在酒缸里密封不好漏氣,烤出的酒就會有一股酸味。二老殼更奇怪的是與燒制人的性格還有關,如燒制女人性格剛強,酒則烈,性格溫柔,酒則綿,性格古怪,酒則怪味。烤制二老殼常用的料酒有高粱、玉米、紅谷、青稞、小麥,其中高梁居多,青稞的酒最為上稱。在沙灣,不管貧富,婚喪嫁娶,招待客人,都不買酒,全用自家烤制的二老殼。二老殼與沙灣罐罐酒齊名,是宕昌南部地區(qū)特有的地方飲食。它以特有的鄉(xiāng)土風味和物美價廉的獨特品質,長盛不衰,受到當地群眾的喜愛。現在二老殼已走出沙灣,享譽縣內外。

董家莊宋墓

宕昌縣沙灣鎮(zhèn)董家莊隧道施工現場發(fā)現一處古代磚砌墓室,專家鑒定為宋代古墓。

該古墓于11月13日7時30分被施工人員發(fā)現,省文物局文物考古所專家2人對古墓現場進行了勘探,經發(fā)掘清理,該古墓為邊長2.5米的正方形獨室,室頂為圓穹型,室內凈高2.7米,室內有棺床一座,長1.99米,寬1.5米,高0.55米;墓室構造獨特具有晚唐風格。在棺床兩側的泥土中發(fā)現古代銅錢40余枚,經對個別銅幣清洗辯認及查詢,屬于公元1004年北宋時期鑄造。因此暫定名為"董家莊宋代古墓"。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