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劉家坪鄉--文縣劉家坪鄉的發展規劃

時間:2015-11-17 08:57:4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點擊:

劉家坪鄉,是全縣海拔最高、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邊遠偏僻鄉之一,面積僅次于上丹鄉和店壩鄉。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9.5公里,地域面積34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9%,在全縣25個鄉鎮中名列第三。鄉政府駐地劉家坪村,距縣城45公里,海拔1200米。

行政區劃

 

劉家坪鄉

全鄉轄4個行政村(劉家坪、關口、關頭、深溝),17個村民小組,32個自然村,均坐落在高半山和深溝峽谷,群眾居住十分分散。全鄉有498戶,1863人(內有藏族6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僅有5.7人。由于經濟基礎薄弱,一些村民搬遷他鄉,男到外鄉女家落戶等諸多原因,人口呈負增長,是全縣三個人口下降的鄉之一,比10年前減少了200多人。耕地面積5011畝,其中水澆地435畝,旱地4576畝,水平梯田150畝,經濟林果園面積650畝,黨參235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2.7畝,是全縣人均有耕最多的鄉。2000年,全鄉基本解決溫飽。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262萬元,多種經營收入141萬元,糧食總產93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402公斤,人均純收入600元。

自然資源

 

劉家坪鄉

劉家坪鄉,以性氏集居而定名。境內的讓水河為文縣八河之一,發源于該鄉摩天嶺,橫貫劉家坪、店壩、范壩鄉,在范壩鄉草壩匯入碧口水庫,流程68.8公里,年平均流量11.8立方米/秒。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天池梁山海拔2345米,坐落在懷劉家坪、橫丹、店壩鄉交界處。全縣最大的縣鄉公路“何馬公路”穿境而過,南下通往店壩、范壩、碧口,北上通往縣城,每天有交通車營運。全鄉4個行政村和一些合作社均通公路,但由于邊遠偏僻,依然顯得交通不便。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東南部有森林和灌木。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洋芋、蕎為主。經濟作物有紋黨、核桃、獼猴桃、木耳、菌類、薇菜、蕨菜、天然銀耳等。經濟用材林有松、柏、漆、樺、椴、青等樹種。 劉家坪鄉屬于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全縣植被最好的鄉之一,被前來考察的專家譽為“地球上難得的一塊綠地”。密林中棲息著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國家一類保護珍稀動物,還生長著香果、珙桐等珍稀樹種,讓水河中棲息著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大鯢,設有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劉家坪保護站。境內大嶺梁海拔2100多米,設有護林防火潦望哨。保護區管理局在大嶺梁建起了經濟林基地,營造杜仲、核桃等經濟林3000多畝。

歷史遺跡

 

劉家坪鄉

該鄉曾是當年的陰平古道,三國魏將鄧艾伐蜀偷渡陰平途經此地,留下眾多遺跡,讓水河兩岸懸崖上古棧道遺址隨處依稀可見。據傳,七信溝是鄧艾傳遞書信的營寨。鄧家壩無一戶鄧氏村民,據說是當年鄧艾屯兵之地,村名因此而得。劉家坪石嶺下有馬家窯文化遺址。 劉家坪鄉讓水河上游的七信溝,有一清涼寺,為明代初所建。清嘉慶八年(1803年)頗具規模,有石土“一斤”,僧人“洪海”住其間。深山寶剎,建有正殿、老君店、娘娘店和巖寺一處,細致石板作料,20米見方巨石蓋頂,四間暗室綴點,三尊大佛如生,四百羅漢絢麗,十八羅漢精湛。規模宏大,塑像石雕,精妙絕倫,曾云集四方高僧,勝極一時,名聲遠播,頗有“隴南敦煌”之巧喻。風雨飄搖幾多春秋,今古寺雖略顯衰敗,但寺院、洞窟、高僧墳冢依在,仍依稀可辨當年恢宏之氣勢。多有游人慕名遠足此地,一飽游興。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