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雞壩鄉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因鄉境內白水江中有一巨石酷似報曉雄雞而得名。開發較早,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據考古發現,石雞壩哈南村有馬家窯文化遺址,石雞壩鄉位于文縣西部,白水江中游。東連石坊鄉,南鄰鐵樓鄉,,西與四川省九寨溝縣草地鄉接壤,北靠馬營鄉。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1公里,面積178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56%。鄉政府駐地安昌河,距縣城30公里,海拔1240米。交通便利,省道東青公路穿越鄉境直通四川九寨溝、松潘、平武等縣,縣鄉道安中公路從境內而過直通馬營、中寨鄉。
全鄉轄11個行政村(石雞壩、陶家灣、朱元壩、插柳山、水磨溝、沙渠、邊地坪、哈南、岷堡溝、薛堡寨、新關),42個合作社,31個自然村,2437戶,10588人。坐落在岷堡溝里的薛堡寨村是一個藏族村寨,有藏族同胞548人。全鄉耕地面積16124畝,其中水田814畝,水澆地10335畝,旱地4975畝,梯田4138畝,經濟林果1800畝,黨參1959畝,農民人均耕地1.54畝。2001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284萬元,其中多種經營收入685.6萬元,糧食總產320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03公斤,人均純收入1000元。
石雞壩鄉,位于文縣西部,白水江中游。東連石坊鄉,南鄰鐵樓鄉,西與四川省九寨溝縣草地鄉接壤,北靠馬營鄉。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1公里,面積178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56%。鄉政府駐地安昌河,距縣城30公里,海拔1240米。 .
全鄉地貌"一江一河兩條溝,山巒起伏兩邊走",荒山坡陡。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黃豆、洋芋、蕎等。經濟作物有紋黨、當歸、花椒、核桃等。當地自育白楊樹,為優良樹種。鄉境內盛產的大米,因稻田多為山溪灌溉,米質優良,歷史上曾為貢品。朱元壩一帶山坡"鹽土"多,農家飼養的羊舔食鹽土,羊肥肉鮮,在文縣一帶頗有名氣。
境內為文縣泥石流滑坡多發區,水土流失嚴重。1989年8月上旬,連日暴雨過后,新關村對面山崖大面積滑坡造成交通中斷、人員傷亡的危害,一位去九寨旅游的法國女郎在此香消玉損。邊地坪村、朱元壩村因山體滑坡整村搬遷。郭家坡、沙渠一帶滑坡也越演越烈。
白水江、中路河穿境而過,此外還有岷堡溝河、哈南河等溪流,水利資源十分豐富,為水電開發和農業灌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石雞壩大渠始建于60年代,哈南和平渠始建于70年代,澆灌耕地面積均在1000畝以上,為文縣"十大水渠"之一,此外還有岷新渠、毛過渠等水渠。1993年至1995年,在隴南地委主要領導親自抓點帶動下,石雞壩鄉實施萬畝水澆地工程,。
經過三年艱苦奮斗,全鄉群眾集資和投工折合人民幣達到232萬多元,投勞18萬多個,建成44項水利工程,新增水澆地5525畝,加上原有水澆地4812畝,全鄉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0335畝,成為隴南地區第一個建成萬畝水澆地的鄉,人均達到1畝水澆地,促進了全鄉糧食生產。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