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石雞壩鄉--文縣石雞壩鄉概述

時間:2015-11-17 10:41:4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水利資源

境內的白水江、安昌河、岷堡溝河、哈南河,均有修建電站的良好壩址。白水江畔的柴門關電站裝機 萬千瓦,馬尾墩裝機1.2萬千瓦。安昌河水量穩定,落差大,也有多處建修電站壩址。裝機容量9000千瓦、總投資6000多萬元的安昌河水電站,由省水電公司多經公司承建,始建于1999年,鑿通了2000多米長的引水隧洞,2002年竣工發電。裝機容量630千瓦的民營電站哈南水電站,總投資230多萬元,1999年建成發電。位于岷堡溝口的岷興小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總投資300萬元,2001年10月建成發電,建設工期僅13個月。

礦產資源

境內新關、郭家坡、剪子坪一帶有巖金礦。新關金礦為文縣主要黃金礦山,金屬藏量12噸。1992年,建立全縣第一家股份制黃金企業--新關黃金開發有限公司,已累計生產黃金100多公斤。縣上還在縣城建起黃金冶煉廠,形成采礦、堆浸、冶煉一條龍。

 

 

旅游資源

境內柴門關地處文縣與九寨溝縣交界處,兩縣以青龍橋為界。柴門關為文縣著名雄關,位于萬山眾中,是古陰平通往四川松潘的重要關隘。白水江自松潘流來,自柴門關流入文縣境內。關內山勢陡峭,懸崖連閣,棧道通徑,江水湍急。峭壁上刻有"秦蜀鎖鑰"四個字。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古為拒吐蕃入關的險關要隘,歷史上曾有征戰廝殺,如今成為漢藏同胞的友誼之關。柴門關東南有哈南寨,位置極為險要,坐落在白水江南岸,屬文縣四大邊寨之一,歷史悠久,明代此處建有規模較大的王鎮寨,東南西北四門齊全,城墻偉岸矗立,有寨墻遺跡,曾立建一大古廟,名"哈南大佛寺",全銅鑄佛稱"祖師爺",1958年大煉鋼鐵被毀。今該寨有390戶、1800多人口,與四川九寨溝縣草地鄉接壤,過去雙方曾因柴山和采金爭執,引起兩縣政府關注,如今關系逐步得到改善。

建設發展

石雞壩鄉上壩、下壩,是石雞壩的黃金地帶,沃野千頃,水豐地潤,發展農業條件優越。70年代末,村黨支部書記李應富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成績顯著,曾出席全國勞模表彰大會,鄧小平同志親自為他頒發了獎狀。農村實行責任制后,全鄉也涌現出一批治窮致富的帶頭人,如新關村支方秀榮、朱元壩村支書李曼榮等。

1997年以來,石雞壩鄉利用毗鄰九寨溝和光照充足、灌溉、交通便利等優勢,在地縣領導的主抓和縣農牧局、財政局、扶貧辦、農行、信用社等有關單位幫扶下,在白水江畔石雞壩村發展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栽培蔬菜,面積105畝。其中,建成溫室112座, 75畝;塑料大棚50座,30畝。還廣種冬播地膜洋芋,面積發展到1000畝左右。各類蔬菜年產量200多萬公斤,銷往縣城和九寨溝、四川廣元、綿陽、成都等地,為農民增收150多萬元。反季節冬春蔬菜已形成規模,成為全縣高效農業的亮點,并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帶動了全縣蔬菜發展。

經濟發展

在鄉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石雞壩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均有發展。一、綜合經濟實力增強。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修梯田1600畝,新增水澆地1200畝。實施科技興糧,推廣良種,支柱產業有了新突破,經濟林果、冬春蔬菜開發成效明顯。三、基礎設施加強,修復岷堡溝大渠,興建4村6處人飲工程,東青公路改造一期工程完工,石雞壩初中教學大樓建成,移動通訊投入營運,11個行政村大多數社通電、通水、通電話。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比1998年的814元增加186元。全鄉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輛、拖拉機120多臺、電視機1000多臺。移民搬遷新村正在建設之中。五、社會各項事業得到新的發展。六、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

發展構想

石雞壩鄉黨委和政府主要工作任務是: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著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全鄉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基本思路是:立足三大資源優勢(光熱氣候,水能,地下礦產),強化兩個基礎(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以公路、電力和市場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四個產業(畜牧業,經濟林果,中藥材,冬春蔬菜),推進三個發展(大工業,村辦企業,非公經濟),全力把握抓水、穩糧、興林、開礦、修路、辦電等6個戰略重點,努力形成以資源開發為龍頭,以糧食生產為基礎,以工業經濟和產業經濟為主體,以多種經營和第三產業為兩翼的具有石雞壩鄉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新格局。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