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崖鎮位于甘肅省榆中川西部,黃河一級支流宛川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40°02′30″、北緯36°54′40″,距蘭州市區16.7公里,距榆中縣城20公里。東鄰夏管營鎮、三角城鄉,南接定遠鎮、連搭鄉,西依來紫堡鄉、皋蘭縣,北靠哈峴鄉、貢井鄉。是榆中北山地區、會寧西部地區出入蘭州之門戶,地理位置重要,區位優勢明顯。宛川河由東向西橫貫境內,河南土地相對較為寬廣,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區;河北土地較少,但工業企業較多,是省內重要的塑編加工基地。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2000年底金崖鎮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
榆中縣金崖鎮地處黃河一級流域宛川河中下游的榆中川西部,鎮政府駐地金家崖村是歷史上宛川一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金崖鎮也因此而得名。宛川河流域,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前就有原始居民繁衍生息, 上古時為羌、戎之地,后被匈奴占據。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縣。"以河為境,累石 為城,樹榆為塞",因地處榆塞之中,故稱榆中。隸屬隴西郡,治所在今蘭州市城關區東崗鎮,一說治所就在今天的金崖鎮尚古城,金崖隸屬榆中。 秦漢至隋唐,縣下設鄉,金崖所屬鄉里,已無考證。宋至元代,宛川一帶曾被西夏黨項族、金國女真族、元代蒙古族先后占領。
明代天下一統,金崖一帶為太平里,清代金崖一帶為豐和里、廣積里。民國16年(1927年),將里改區,金崖一帶為榆中縣第五區;民國23年(1934年)12月,全縣改區設鄉鎮,金崖一帶第五區劃為金崖鄉,廣積鄉、東灘鄉、什川 鄉,隨后又撤鄉改區,金崖鄉為第五區;民國25年(1936年),全縣改劃為4鎮8鄉,鄉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金崖一帶設為金崖鎮,轄10保84甲。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后,廢除保甲制,全縣設金崖等6個區公所,金崖區轄岳家巷、金崖、邴家灣、什川、接官亭、黃家莊、來紫堡、火家店8個鄉。1958年2月將原屬皋蘭縣的齊家坪、陸家崖、敬家坪、龍兒溝、張家灣、竇家營村劃歸金崖鄉。1961年7月,成立金崖人民公社,穩定延續至1983年,其間,金崖人民公社下轄金崖、永豐、古城、梁家灣、齊家坪、陸家崖、張家灣、竇家營、寺隆溝、邴家灣、豆家峴11個生產大隊。1983年5月,全中國撤銷人民公社,金崖恢復為金崖鄉人民政府,各生產、大隊改稱村名委員會,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金崖鄉下轄11個行政村,66個社。1998年12月,金崖鄉撤鄉建鎮,改稱金崖鎮。2003年12月,將原梁坪鄉的大澇池、大耳朵、瓦子峴3村劃歸金崖鎮管轄,至此,全鎮轄14個行政村,79個村民小組。
金崖地處蘭州東大門,距蘭州僅18公里、縣城20公里。
1〉農業資源。全鎮有水地14431畝,三電、七電等提黃灌溉工程流經境內,地下水豐富,有機井87眼;金崖是全縣重要的蔬菜、林果、煙葉生產基地及奶牛、雞、鴨、魚養殖基地。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3200畝、煙葉1500畝、養魚100多畝。特別是菜花、西蘭花的種植面積已達9200畝。
〈2〉工業資源。現已建成建材、水煙、塑編、造紙等一批骨干加工企業。2001年生產水煙絲390噸、塑料編制袋4146萬條、紙產品8200噸、塊石40萬立方、油氈15萬卷。
〈3〉電力資源。境內用電由敬家坪變電所619線、陸家崖變電所602線和興隆變電所612線輸出供給,供給能力20000KVA,電力十分充足。
〈4〉勞動力資源。全鎮有1.3萬余人的勞動力可供從事勞務輸出。
〈5〉政策環境。鎮上制定了《關于加快工業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農業發 展的實施意見》、《小城鎮管理辦法》及引進項目、資金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