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峴鄉地處甘肅省蘭州市榆中北部山區,是一個山區鄉,距蘭州73公里,距榆中縣城71公里,與貢井鄉、上花岔鄉、青城鎮、金崖鎮接壤。哈峴鄉為典型的干旱山區,全鄉地理構造以東西兩條山梁為主,東邊山梁分布著柳樹和楊峴兩村,西邊山梁分布著紀爾和張灣兩村,仁和村處在東西山梁交會處,哈峴村處在白榆公路與本鄉交接的三叉路口,最南面的宣家岔村離鄉政府駐地約20公里。鄉政府處于鄉內的仁和村。
榆中縣哈峴鄉地處榆中北部山區,全鄉下轄哈峴、仁和、柳樹、 楊峴、紀爾村、張灣和宣家岔7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1432戶、5862人,全鄉有耕地39200畝,人均耕地6.7畝。
立足實際抓種養,找準出路謀發展。多年來,鄉上把養殖和種植作為重點,充分利用山區特點,大力養殖肉用羊,散養生態雞,種植洋芋、藥材、百合等。在養羊上,已形成了品牌。原來鄉上養殖的大多數是土種羊,引進了多胎小尾寒羊,并進行集中養殖,使養羊由分散無序向規模有序方向發展,使羊的品種由地方土種向品牌發展,搜全鄉的養羊得到顯著的提升。為了進一步改良單的肉質,提高市場的份額,2004年初,鄉上引進了優質道賽特羊,對原有的土種羊和小尾寒羊進行改良。這一舉措又大大提高了羊的品質,市場反映良好,羊的商品率明顯上升。
目前,全鄉養殖優質肉用羊達8200只以上,已形成養羊基地,并且每年都以3000--4000只的速度增加。由于北山草質的原因,加之我們對羊的品種不斷改良和優化,我們所養羊的肉質-直都好于其它地方的羊,這使該鄉羊的銷路也一直看好,4-6個月的肉用羔芋在市場上十分搶手。
抓好以洋芋、藥材、百合為主的種植也是鄉黨委、鄉政府的重點,是立足山區促發展的重要方面。在洋芋方面,鄉上根據山區土質優勢,大力發展和種植優質薯種,每年我們都要引進和推廣-些新的品種,使全鄉的洋芋常種常新。我們種植的洋芋由于皮白、面飽而一直成為各地市場上十分緊俏的產品,全鄉每年洋芋產量達15000噸,70%以上銷往省內外市場,洋芋已成為我們的拳頭產品。在藥材種植上,我們形成了以紀爾村為中心的藥材種植圈,全鄉種植的藥材有甘草、板蘭根、黨參 、黃芪、防風等多個品種,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由于土質原因,使我們的藥材品質純、藥性高,一直受到藥材經銷商的好評,市場銷路非常好。同時,該鄉種植多畝百合也由于土質和氣候原因,皮白、肉鮮、味長,在市場銷路中一直走在前面。
哈峴鄉下轄哈峴、仁和、柳樹、楊峴、紀爾村、張灣和宣家岔7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1434戶,總人口5926人,其中農業人口5827人,勞動力4737人(男勞力2402人,女勞力2335人)。哈峴鄉總面積197平方公里,有耕地40300畝,人均6.8畝。鄉內平均海拔為2300米,年降雨量為3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4.8℃,平均無霜期110天,農作物生長期為120天。鄉內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為春小麥、豆類、莜麥等,特產為洋芋,經濟作物為胡麻。農作物單產為45-55公斤,洋芋單產為1500公斤。有初級中學一所,小學七所,教師69名,學生1010人。全鄉有中小學9所,其中中學1所,小學8所,中小學教師70人。
哈峴鄉因原駐地哈峴而得名。1949年解放后建立哈峴鄉,1953年分為仁和、哈峴兩鄉,1956年又合并為哈峴鄉,1961年12月建立哈峴公社,1978年鄉政府建在仁和村文合社,1984年改為哈峴鄉,沿用至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