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場降雪給2006年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好兆頭。榆中縣上為哈峴鄉仁和村安排連片種植雙壟溝地膜覆蓋玉米500畝,鄉村干部積極調整哈峴鄉農業種植結構,爭取玉米種子和地膜。當駐哈峴鄉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指導員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想辦法,多方協調,聯系甘肅省戰略先鋒網絡技術公司,為仁和村的老百姓送去10噸化肥。這對仁和村的農民群眾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2006年3月,甘肅戰略先鋒網技術公司負責人帶著化肥、衣物和對北山老百姓的一片赤誠之心來到哈峴鄉舉行了獻愛心送化肥活動。縣委副書記馮德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魏晉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岳存孝以及縣扶貧辦、農牧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獻愛心活動。
榆中縣委副書記馮德三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戰略先鋒網絡公司的這一獻愛心活動表示感謝。同時,希望仁和村的農民群眾學習農業科技知識,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黨中央決定分三批在全黨開展以"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為目標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作為第三批開展先進性教育的基層黨組織,農村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先進性教育活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更有嚴峻的挑戰。經過長期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逐漸消逝殆盡,基層組織大多渙散,凝聚力不強。為了使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安科學規劃和精心準備。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仁和村支部50名黨員的文化狀況,年齡結構,以及收入情況等基本情況,為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充分調動黨小組的積極性。全村共有8個黨小組,為了充分發揮他們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活動的每一重要環節,都提前組織他培訓,使他們先行掌握活動要領,以達到幫助其他黨員的目的。三是深入開展"雙找雙建"活動。當了解到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始后,還有5名外出打工的黨員沒有回來參加教育的情況,多次到他們家中了解掌握他們在外打工的具體地點及通訊方式。經過反復說明,陳述利害關系,5位外出務工黨員全部于2005年12月25日前,回村參加教育活動。四是對全村50名黨員根據他們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身體狀況,進行分門歸類,針對不同類型,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與此同時,積極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幫助村干部書寫宣傳標語50余張,制作宣傳橫幅一條,辦黑板報3期,在全村上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目標要求宣傳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
2008年8月5日,榆中縣政府副縣長李得亮調研哈峴鄉農業生產工作。李得亮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了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馬鈴薯種植情況,隨后深入農戶家中,查看了養殖情況。
縣領導到哈峴鄉調研
李得亮首先來到哈峴鄉仁和村,查看了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馬鈴薯長勢狀況。他指出,哈峴鄉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抗旱、保墑效果顯著,增產增收優勢大,哈峴鄉要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在抓特色、抓亮點、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