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最高峰天爺梁,高達3120米;最低點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區域分異明顯。東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層褶皺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質沉陷和紅、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區因受緯向構造帶的斷裂,形成渭河地塹,經第四紀河流分育和侵蝕堆積,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麥積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MJ/㎡,全年無霜期170多天。
麥積地跨長江、黃河流域,以秦嶺為分水嶺,嶺北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積218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2.6%。渭河在境內長181公里,較大支流有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嶺南為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內主要支流有紅崖河、花廟河和白家河。
截止2011年,麥積區轄3個街道、12個鎮、5個鄉: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橋南街道、社棠鎮、馬跑泉鎮、甘泉鎮、渭南鎮、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麥積鎮、石佛鎮、五龍鄉、琥珀鄉、黨川鄉、利橋鄉、三岔鄉。區人民政府住所地道北街道。
麥積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6%,林種共28科,224屬,675種,其中白皮松、粗榧、玉蘭、杜仲、白檀、鐵橡、銀杏、金錢槭等珍稀樹種分布較多。珍稀動物牛羚、大鯢、獼猴、金貓、水獺、林麝、鬣羚、紅腹錦雞、鴛鴦等常出沒于山谷叢林間。有中藥材247種,主要有黨參、當歸、川芎、天麻、大黃、茴香等。
麥積區礦產資源豐富,現有礦產地98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6種,主要有鉛、鋅、金、鉬、粘土、石灰石、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尤以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最大。
麥積區是"東方藝術雕塑館"麥積山石窟所在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麥積山景區,就鑲嵌在東南部的林海群峰之中。景區內,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黃山"美譽的石門,曲溪,小隴山植物園以及凈土寺、蛟龍寺等,麥積還有街亭溫泉、甘泉、馬跑泉以及新開發的中灘溫泉等。境內還有詩圣杜甫流寓秦州時的東柯草堂、國畫大師齊白石題匾的雙玉蘭堂、牧馬灘秦漢古墓葬等許多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麥積區還有麥積石窟、卦臺山、仙人崖、石門山、凈土寺、曲溪龍園、香積山等景點。
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81.22億元,增長12.18%;大口徑財政收入6.19億元,增長2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9.98%;2010年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7.08億元,年均增長8.5%。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