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3年,華亭縣共有各類學校137所,其中普通中學11所,教學班240個,在校學生10824人,當年畢業生3930人,教職工總數125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546人,當年畢業生525人,教職工總數147人;普通小學94所,教學班630個,在校學生14440人,當年畢業生2493人,教職工總數1317人;幼兒園31所,教學班181個,在園幼兒6299人,教職工458人。
截止2013年,華亭縣從事文化產業的企事業單位64個,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6158萬元,增長38.4%。華亭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1個,檔案館1個。縣圖書館圖書報刊總藏量10萬冊,博物館藏品1016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藏品一級16件、二級23件。
2013年,華亭縣參加市級以上各類體育競賽,榮獲個人獎牌37枚,其中金牌17枚,銀牌7枚,銅牌13枚。
截至2013年,華亭縣有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調頻轉播發射機5部,電視發射機3部。華亭縣有線電視用戶14000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5%。
2013年末,華亭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37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11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96個,村衛生室114個。衛生技術人員124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8人,注冊護士336人。實有病床數133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數1322張。105643名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9.3%。
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是流傳于甘肅省華亭縣的民間傳統戲劇的一種,因流傳地域不同,又稱小曲子、"笑攤"、"地攤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曲雜劇的歷史遺留痕跡,唱腔屬于聯腔體,即由眾多的曲牌連綴而成,常用曲調有100個左右,以《前月調》、《背宮》曲牌開頭,《月調尾》收場,其劇目全部是小折戲,它在劇終唱詞中報"劇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它地方小戲中是絕無僅有的,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食:酸湯面、地皮菜素包子、糝飯、洋芋攪團、豬頭壓五花肉等
特產:蕨菜、苜蓿芽、薺薺菜、五爪子、刺椿頭、蒲公英、蕨菜、香椿、地軟、核桃、甘蘭、紋黨參、大麻、大黃、云木香、肉獨活、西芎等
北魏名窟石拱寺
石拱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公元386-534年),距今已經1600多年。2013年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亭縣的上關石拱寺石窟赫然列入國寶名錄,窟群坐北向南,開鑿于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依崖開窟,窟釋分布于東西約120米長的沙質石崖上,現存窟龕14個。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有一座高四米,長三十六米的水泥棧道,供游人登極參觀。開鑿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的華亭石拱寺石窟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精美的佛教造像藝術飲譽隴上乃至大西北,堪稱歷史考古和文化旅游的一朵奇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