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西峰區--慶陽市西峰區特色經濟發展

時間:2015-11-24 09:30:4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截至2010年,西峰區擁有衛生機構 240個,其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9個、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113個、診所(醫務室)91個,實有醫療病床2168張,新建標準化村衛生所3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16萬人,參合率為96.4%。共計補償醫藥費134396人次2381.49萬元,其中補償門診121972萬人次194.46萬元,補償住院12424萬人次2187.04萬元,住院補償比例為41%。年內處理突發學校傳染病疫情2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起,及時報告率和處置率為100%。累計報告乙類、丙類傳染病14種1614例,報告發病率為486.1/十萬。年內建卡建證兒童4145名,基礎免疫單苗接種率均達到96%以上,乙肝疫苗首針24小時接種率為96.4%。監測報告8例AFP。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率達到了95%,麻疹疫苗強化接種2.2萬人次,目標人群接種率為98.2%。結控項目門診接診病人985人次,確診并免費治療肺結核病人225例,結核病病人發現率達79.3%,治愈率96.8%,控制策略覆蓋率達到100%。年內管理孕產婦6498人,系統管理率為100%,住院分娩率99.9%。篩查出高危孕產婦498例,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18.8/十萬。年度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602%和0.452%,無新生兒破傷風病例發生。

體育事業

2010年,西峰區共有體育場地8個,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9次,參加縣級以上運動會運動員人數22160人。等級運動員年末達到38人,等級教練員40人,等級裁判員208人。體育事業經費支出1252萬元。

社會保障

2010年,西峰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20952人,其中離退休人員8106人;參加失業保險38158人;參加工傷保險13514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950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5980人。城市低保參保人數達到8363戶、21801人,發放保障金4791萬元,較2009年增加195萬元,人均標準由2009年的115元提高到126元。農村低保參保人數達到4004戶、11828人,發放保障金896萬元,較2009年增加184萬元,人均標準由2009年的55元提高到66元。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窯洞民居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西峰黃土同整個黃土高原一樣,是在地質年代的第四紀早更新世晚期形成的風成土狀堆積物,已有約120萬年。黃土層厚度一般為50至100米,最厚處可達200米。因黃土層深厚,土質密實,極適宜于挖洞建窯,數百年至千年不易倒塌。千百年來,窯洞一直是西峰人民的重要居所。窯洞類型很多,但按大類分基本上有三種:一是明莊窯洞;二是下沉式地坑院窯洞;三是箍窯。

窯洞按用途細分還有很多。如為了防盜,在正面窯上面再打個小窯,名曰高窯;在窯內一側再打個能藏東西的小窯名叫拐窯;若因窯小,在盤炕的地方再掘一小窯叫炕窯;為了躲避戰亂,在莊附近另挖一長道深洞,叫地窨子。住家院落中的窯洞因用途不同,名稱也有所不同,有客屋窯、廚窯、畜圈窯、柴草窯、糧窯、井窯、磨窯、車窯等等。

窯洞是農民生活的搖籃。它對黃土高原人民的繁衍生息曾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窯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中國建筑工藝的偉大創舉,是人類居住史的"活化石"。西峰因其所在的地理環境成為慶陽窯洞民居文化的代表。

荷花舞

西峰區是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起源地。周代的遺俗和農耕文化是孕育出民間荷花舞文化的歷史人文環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載入《20世紀中國民族舞蹈經典》的"荷花舞"就源于此,慶陽也因此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荷花舞之鄉"。

荷花舞起源于周先祖公劉開創中國農耕文化的董志原上,建國后被中國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壇。但它的原汁原味的藝術風格依然保留在西峰區的社火中,并被改編成500人參與演出的大型舞蹈。荷花舞的源起,對周文化在民間的遺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華夏農耕文化滋生的溫文、典雅、優美的藝術形象更具有探索價值。在現代的藝術園地里,輕捷、飄逸、熱烈的舞姿和氣氛更是群眾文化活動保留的舞蹈藝術。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