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舊稱寺溝),位于西峰西南25公里, 名勝古跡處蒲河茹河交匯口東岸、覆鐘山面西的崖壁上?呷河墒榔隆⒒d崖、石崖東面窟群、樓底村窟及寺溝窟群組成,尤以寺溝窟群最為集中、宏大、堂煌。該窟群開鑿于高約20米、長約120米石壁上,上下三層,以165窟為中心,分向西翼展開,狀若蜂房,間有依勢鑿就的階梯相通。計現存窟龕295窟,造像2126軀,其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麥積山、炳靈寺窟群。在絕大多數窟龕內,原來均有彩繪壁畫,現少數洞窟仍留有殘跡。據專家考證,北石窟寺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一千五百余年,代有修鑿,既有官方崇佛的宏壯巨制,又有民間眾生贖罪的精巧微構,尤以北魏、盛唐修鑿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北石窟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著名的旅游勝地。
小崆峒
小崆峒位于西峰區城南九公里的董志塬畔,是隴東黃土高原的"天然標本園"和黃土溝壑區少見的風景旅游勝地。小崆峒風景旅游區,由陜西城鄉設計研究院于2000年3月完成總體規劃。規劃總面積194公頃,其中管理范圍102公頃,外圍保護帶116公頃,分為五個功能區,六個景區,二十一個景點。
老洞仙山風景名勝區
肖金鎮老洞仙山風景名勝區,距西峰城區17公里,離202省道3.5公里,有四大景區和幾十個大小不同的風景點。東有九龍回頭盤距和周朝時期的烽火臺呼應;西有元、明埋藏的吳城古堡臥虎展尾潛伏;南有四大名山和"五八"上水工程祥云對照;北有金雞峻嶺及寺崖新石器仰韶文化遺址籠罩。呈現出望峽洞窟,山原相目的意境。
隴東農耕民俗文化村
隴東農耕民俗文化村座落在小崆峒北門內,一座典型的隴東崖莊院落,背原面山向陽,崖背一磚到頂,窯洞排列整齊,院落雅致靜謐,花園繁花似錦。大門外右側因勢修建一座高廈,另具匠心,增加了窯洞民居的層次和對襯,顯得和諧而有情趣。院中央矗立一尊公劉巨像,懷抱谷穗,盤髻飄髯,目視遠方,面帶微笑,睿智而安詳,似勞作歸來,又似佇立籌謀。公劉是奠定周王朝基礎的部落首領,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山之祖。公劉塑象是隴東民俗文化村點晴之筆。
巴家嘴水庫大壩
巴家嘴水庫大壩位于西距西峰15公里、黃河第三級支流的蒲河中段的巴家嘴,是一座高74米,長539米,底寬404米,頂寬6米的巨型黃土大壩,被稱為"亞洲黃土第一壩"的巴家嘴水庫大壩。
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是慶陽市的一處大型綜合型游樂場所。位于西峰區九龍路北段繁華地段,占地約458.01畝,內有峰、湖、亭、橋觀賞景點和水、陸、空等游樂設施。東湖公園始建于1988年,1992年初具規模,1993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民俗博物館
隴東民俗博物館地處西峰南郊慶陽農耕民俗文化村風景旅游區,是慶陽唯一的一個專門搜集、整理、挖掘、陳列隴東民俗文物的機構。展覽館建設突出了當地傳統的地坑院式民居風格,由十八孔窯洞組成,建設面積3600平方米。
新興園
新興示范園(簡稱新興園),位于西巴公路沿線,后官寨鄉溝畎村,距西峰城區10公里,總占地面積2000畝,是西峰區通過招商引資建設的集休閑度假、風情旅游、餐飲住宿于一體的大型自然生態園區,建成窯洞賓館、別墅、噴泉、游泳池、垂釣中心、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網球場、射擊場、桑拿洗浴、會務接待多功能健身、植物園、森林公園、圍獵場、動物園等項目。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