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國是宕昌羌人政權,都城就在今宕昌城關舊城。宕昌哪一年建國,已不可考知。從公元424年北魏確認梁彌忽為宕昌王,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攻滅,有記載的時間是142年,共傳9代12主。宕昌國力弱小,《北史·宕昌傳》記載,國土"自仇池以西,東西千里,席(藉)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萬余落(戶)。"宕昌羌人當時還處于畜牧為主的階段,雖建立了政權,但社會生活仍以部落組織為基礎,"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織牦牛尾及羖羊毛以覆之。國無法令,又無徭賦。唯征戰之時,乃相屯聚,不然,則各事生業,不相往來。皆衣裘褐。牧養牦牛、羊、豕以供其食。"宕昌很少向相鄰政權發動攻擊,也難以抵御其他政權的進攻,常常受到西鄰吐谷渾的威脅。公元470年前后和公元485年,吐谷渾兩次顛覆宕昌政權,都是北魏干涉保護,才免于滅亡。處于各強大政權夾縫中的宕昌,不僅對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頻頻進貢,也向南朝的宋、齊、梁不斷貢奉。公元492年,宕昌王梁彌承親自朝拜北魏皇帝元宏。公元505年,宕昌王梁彌博又親自向南梁進貢甘草、當歸。公元563年,宕昌向北周獻給野生猛獸兩只。公元550年,宕昌發生獠甘叛亂,國王梁彌定逃亡西魏,獠甘自立為宕昌王。魏派大將史寧平定變亂,殺獠甘,送彌定復位。公元565年,宕昌與北周對立,攻周邊境,被擊退。又聯絡吐谷渾4000輕騎進攻北周,被北周伏兵擊敗。公元566年,北周大將田弘進軍宕昌,直至城下,獲25王,拔56寨,遂滅宕昌。
經過1400年的滄桑變化,宕昌羌人早已與當地漢、藏民族融合。而宕昌這一國名、族名、城名三位一體的名稱,卻保留至今,仍是宕昌城和宕昌縣的名稱。這在全國是僅有的。宕昌羌人獨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在宕昌、舟曲兩縣交界地區還大量存在,是我國民居建筑藝術中的一枝奇葩。宕昌故城至今完好。已經發現的"漢率善羌君"和"魏率善羌伯長"兩顆銅印,在宕昌縣文化館陳列,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