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文縣境內有三國古戰場遺址,鄧 艾偷渡陰平鑿山修筑的古棧道、忽必烈之子闊端攻陷文州后焚毀的古代城廓、農民起義軍李自成與清軍戰斗過的中寨、屯寨、鐵樓寨、哈南寨"四大邊寨",有朱元障本征伐蜀連連攻破的"臨江關、火燒關、五里關、玉壘關、懸馬關"等五大雄關和南起甘肅四大名鎮之一古稱小蘇州的碧口-范壩-店壩-對樹溝-摩天嶺-凋樓河-清涼寺-永寧寺-鳳凰山、讓水河與丹堡河構成的百里自然風景區,有白馬河60里白馬民族風情區、位列中國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湯天池(文縣天池)-天池生態公園近30個自然景觀群。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由于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
文昌樓
文縣文昌樓,又稱"魁星樓",成為千秋陰平標志性象征,小城春秋的見證,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樓位于文縣城東南角,系明代初年所建。被譽為"白水江上第一樓"。
鐵樓
鐵樓藏族鄉屬于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地勢西高東低,氣候差異很大,"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凈各綹山海拔3530米,為全鄉最高峰。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海蒼茫。
白馬藏人是藏族中獨特的一支,主要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14000人。白馬藏人講安多藏語,保留著完整而古老的生活習俗。
白馬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中的民間舞蹈"池哥晝",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成立,位于甘肅省最南端,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總面積為18379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3%。主要任務是保護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區內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5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約占全國數量的十分之一)、金絲猴、羚牛、豹等10種,二級保護的42種。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1993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即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其他景點:三國古戰場遺址、陰平古道、摩天嶺、碧口水庫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