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縣地處隴西黃土高原,地勢東西高、中部低,海拔高度在1560~2851米之間,相對高差1291米,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從地貌上可分為河谷平原、黃土丘陵山地、山間盆地、石質山地四種類型。
永靖縣因地處內陸,大陸性氣候顯著,屬溫帶半干旱偏旱氣候類型,平均日照時數2534.6小時,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發量1500毫米左右。
大夏河、洮河、湟水河三條支流與黃河交匯,黃河流經永靖縣縣域107公里(2010年)。
截至2010年,永靖縣境內探明的有煤、錳、銅、金、鐵、鎳、鉑、鉻、鉭鈮、沸石、螢石、滑石、硅石、重晶石、鉀長石、石膏、角礫巖、石灰巖、花崗巖、玄武巖、白云巖、蛇紋巖、砂礫巖、方解石、粘土等11類25種。截至2010年,永靖縣已知的各種礦石儲量分別為:煤21.2萬噸,錳240萬噸,鐵29.43萬噸,銅1128.9萬噸,鉭鈮63.8萬噸,白云巖315萬噸,玄武巖1203萬噸,石灰巖840萬噸,石膏462萬噸,鉀長石70萬噸,蛇紋巖400萬噸,硅石70萬噸,滑石100萬噸,重晶石24.435萬噸,花崗巖500萬方,砂礫巖2億方,粘土1億方以上。已開發的礦產有錳、硅石、白云巖、玄武巖、粘土、石膏、石灰巖、輝綠巖、花崗巖、角礫巖、砂礫巖等4類11種。
自1958年以來,先后在永靖縣境內建成了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04.2萬千瓦(劉家峽135萬千瓦、鹽鍋峽47.2萬千瓦、八盤峽22萬千瓦),總發電量78.1億千瓦時(劉家峽46.5億千瓦時,鹽鍋峽21.7億千瓦時、八盤峽9.9億千瓦時)。有炳靈湖、太極湖、毛公湖三座高峽平湖,總庫容量達59.7億立方米(炳靈湖57億立方米、太極湖2.2億立方米、毛公湖0.49億立方米),境內水域面積達218平方公里(劉家峽140平方公里,鹽鍋峽16.1平方公里,八盤峽11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末,永靖縣總人口為205600人,其中:漢族178018人,回族22125人,其它少數民族545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3.42%。在總人口中,非農人口43573人,占總人口的21.19 %;農業人口162027人,占總人口的78.81%。2012年末,永靖縣常住人口為18.15萬人。永靖縣人口出生率為11.45‰,死亡率6.51‰,計劃生育率96.98%,人口自然增長率4.94‰。
永靖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2009年,永靖縣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的排序由30位前移到27位。永靖縣生產總值20.80億元,比2008年增長10.1%,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15.62:62.87:21.51;固定資產投資17.80億元,比2008年增長45.94%;農業總產值5.36億元,比2008年增長9.39%,增加值3.25億元,比2008年增長7.24%;大口徑財政收入2.71億元,比2008年增長-8.17%;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農業增加值、財政收入五項指標分別占全州的24%、23%、16%、34%;金融部門各項存款額28.82億元,各項貸款額23.1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億元,比2008年增長17.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7元,比2008年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089元,比2008年增長13.4%;永靖縣貧困人口5.96萬人,農村貧困面37%;永靖縣農村計劃生育率達到97.46%,人口出生率為10.77‰,人口自然增長率4.19‰以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