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夏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經濟的發展

時間:2015-11-26 11:20: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吐蕃唃廝啰政權強大,控制河湟地。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木征以河州歸附,復置安鄉郡,屬熙州路。五年(1072年)宋遣王韶擊敗木征,置熙河路。六年(1073年)五月,王韶命景思立知河州。縣境屬之。

金天會九年(1131年),金兵入隴右,取熙、河、蘭諸州,河州入于金。天會元年(1123年),金設積石州。金初,沿宋制,縣地屬臨洮府河州。皇統二年(1142年)更臨洮府為臨洮路,仍屬之。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蒙古滅西夏后,攻克河州、積石州,縣地入蒙古汗國。

元初屬陜西行中書省鞏昌路。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為河州路,隸宣政院,轄定羌、寧河、安鄉三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將鄧愈攻克河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受轄于陜西都司西安行都衛。基層實行里甲制度,河州原制45里,明嘉靖時人丁減少縮為31里,縣境內有銀川、木葉、吹麻、下川、樣卑5里。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領寧河、安鄉二縣,縣地屬安鄉縣。成化九年(1473年)改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為河州衛,復置河州。縣境銀川里、木葉里、吹麻里、樣卑里、下川里皆屬河州。

清初,縣境屬臨洮府河州管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廢除明代里甲制,改設會社制,縣地為西鄉二十九會中的十八會。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營,設循化廳,縣境內癿藏、紅崖、端言、回回、迭古、仰化六部族,歸其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分甘肅省行政區劃為七道,縣地屬蘭山道河州。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廢府、州制,將河州改為導河縣,縣境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導河縣為臨夏縣,縣境癿藏、小關、中咀嶺、居集鄉部分沿山地區屬循化縣,銀川、鋪川、安集等地屬永靖縣,其余屬臨夏縣。

1949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石山解放,人民獲得新生。1949年8月至1958年,縣境除安集、銀川、鋪川鄉外,其余屬臨夏縣。

1958年底,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合并為臨夏市。

1961年,恢復臨夏縣建制,縣境屬臨夏縣。

198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縣城全景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積石山[1]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轄4個鎮(吹麻灘鎮大河家鎮別藏鎮居集鎮),13個鄉(劉集鄉石塬鄉、柳溝鄉、關家川鄉胡林家鄉安集鄉、寨子溝鄉、郭干鄉徐扈家鄉中咀嶺鄉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