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縣境屬其臨洮路洮州所轄。
元初,縣境為總制院轄地,隸屬于吐蕃等處宣慰司脫思麻路洮州所領(lǐng)。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縣境大部改屬河州路洮州可當(dāng)縣轄地。縣境東南邊緣的西尼溝等處屬岷州;東部的洮硯等處歸鐵州;藏巴哇一溝則屬于陜西行省鞏昌路臨洮府狄道縣趙土司所轄。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洮州軍民千戶所,縣境地域均屬之,后于洪武十二年升所建衛(wèi),隸陜西都司。時(shí)縣境分屬卓尼、舊洮堡二寨。正德四年(1509年),準(zhǔn)卓尼建置軍民千戶所,隸屬洮州衛(wèi),由陜西都司鞏昌府所轄。
清代,乾隆時(shí)改衛(wèi)為廳,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時(shí),卓尼土司轄境除今縣境外,還有今迭部全境,舟曲、臨潭、岷縣部分轄地。
民國二年(1913年),縣境歸臨潭縣統(tǒng)領(lǐng)。1944年,隸屬于甘肅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設(shè)于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0月1日,隸屬甘肅省岷縣專區(qū)。1953年10月1日,成立卓尼縣,隸屬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58年12月31日,卓尼與臨潭合并,撤銷卓尼縣建置,稱臨潭縣,治所設(shè)舊城。1961年12月25日,國務(wù)院決定恢復(fù)卓尼縣建置。
2015年,卓尼縣下轄3個(gè)鎮(zhèn),11個(gè)鄉(xiāng),1個(gè)民族鄉(xiāng)。
鎮(zhèn):柳林鎮(zhèn)、扎古錄鎮(zhèn)、木耳鎮(zhèn)
鄉(xiāng):納浪鄉(xiāng)、洮硯鄉(xiāng)、藏巴哇鄉(xiāng)、喀爾欽鄉(xiāng)、申藏鄉(xiāng)、恰蓋鄉(xiāng)、康多鄉(xiāng)、阿子灘鄉(xiāng)、完冒鄉(xiāng)、刀告鄉(xiāng)、尼巴鄉(xiāng)。
民族鄉(xiāng):勺哇土族鄉(xiāng)。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卓尼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介于東經(jīng)102°40′-104°02′,北緯34°10′-35°10′。卓尼縣東接岷縣、漳縣,北靠渭源、康樂、和政,南鄰迭部、四川省若爾蓋縣,西通合作、碌曲,中部與臨潭縣插花環(huán)接。東西長115千米,跨徑1°22′,南北寬113千米,跨緯1°。總面積5419.68平方千米。
卓尼縣全縣地質(zhì)屬北秦嶺皺褶帶南部,結(jié)構(gòu)復(fù)雜。
卓尼縣縣域?qū)偾貛X東西向復(fù)雜構(gòu)造帶的西部,亦稱西秦(嶺)。地貌大部分為中低山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diǎn)為南部札伊克嘎峰,海拔4920米,最低為東北部藏巴哇地區(qū),海拔2000米,高低相差2920米。卓尼縣南部為東西走向的迭山山脈,構(gòu)成縣境內(nèi)的屋脊;迭山以北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除海拔3600米以上部分為裸露巖石外,其余為茂密森林和山地草場,河谷地帶則形成許多沖積灘地;中部為高原丘陵地貌為主,河谷開闊;北部由武當(dāng)山等諸多山峰形成北部屏障,呈破碎的高山地貌形態(tài)。
卓尼縣年均氣溫4.6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80毫米,無霜期119天,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寒冷濕潤,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濕度大。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hào)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