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新華社蘭州1月28日電(記者張文靜)傳統戲曲的生命力如何才能更持久、更鮮活?甘肅結合自身實際找到了一條新路徑——將傳統戲曲“混搭”時尚元素,既傳承了古老藝術,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
近日,由甘肅清水縣創排的一出《軒轅大帝》將傳統戲曲秦腔與歌舞結合起來,在蘭州上演后反響熱烈。“這出秦腔歌舞劇太震撼了,令人蕩氣回腸,是視覺和聽覺的美妙享受,應該多排這種劇。”蘭州戲迷薛明福在觀看后激動地說。
據清水縣委宣傳部部長張秀麗介紹,該劇目此前已在清水成功上演80多場,吸引7000多名觀眾觀看。
“現在很少有年輕人喜歡聽秦腔了,免費演出都不愿看,但這種藝術形式不能消亡,需要有人去繼承。”張秀麗談及《軒轅大帝》創排的初衷時說,自2014年起,通過挖掘清水作為軒轅大帝故里的文化元素,考慮到觀眾對歌舞藝術的喜愛,當地將古老的秦腔藝術與現代歌舞結合起來,期望為傳統戲曲的發展打開一扇門。
清水縣文廣局局長王滿倉介紹說,為了讓秦腔在舞臺上復蘇,滿足老百姓對藝術的渴求,清水還建立了軒轅劇場,吸引更多群眾走入劇場觀看。
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廳獲悉,除了清水,如今甘肅的定西、張掖、嘉峪關、金昌等多個地方也都在探索將時尚元素創新性地融入傳統戲曲,創排出一系列不同風格的優秀劇目。在傳承戲曲“靈魂”的同時,也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受眾。
甘肅省歌劇院副院長李天圣表示,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但近年來,傳統戲曲出現了不同程度地衰退。地方戲的生命力要持久,就需要不斷的創新,通過“混搭”讓受眾愿意“買單”。
2010年,甘肅提出推進戲劇大省建設,保護并扶持地方劇種,鼓勵對傳統劇目的改編和對其他劇種優秀劇目的移植,同時鼓勵在藝術形式上、風格樣式上探索創新。
經過5年時間,2015年底,一大批體現時代特色和現代審美品味的優秀劇目被搬上舞臺,煥發出新的魅力。除了《軒轅大帝》,還有20余個劇目將于近期與觀眾見面。
甘肅省委宣傳部、文化廳和文聯等部門每年表彰獎勵全省優秀劇目和優秀戲劇工作者,僅2014年就拿出200萬元進行獎勵,以調動戲劇工作者創作創新的積極性。
甘肅省文化廳藝術處工作人員表示,甘肅的文化部門、文化企業正聯手賦予傳統戲曲新生命,將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拉進劇場,讓傳統藝術的“靈魂”延續下去。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