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焦點人物

環縣隸--慶陽市環縣經濟的發展

時間:2015-11-25 09:13:1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環縣隸屬于甘肅省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6°1'-37°9',東經106°21'-107°44'之間,東臨甘肅華池縣、陜西定邊縣,南接甘肅慶城、鎮原縣,西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同心縣,北靠寧夏鹽池縣。東、西寬約124公里,南北長約127公里,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環縣轄4個鎮、16個鄉,共251個行政村,總人口35.31萬,以漢族為主。

2010年,環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5.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較2009年增長18.9%,被評為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小雜糧之鄉"、"中國皮影之鄉",是西北羊絨、羊毛、皮張和各種肉食品的主產地之一。

建制沿革

環縣在歷史上屬西北邊陲之地,禹貢九州之時,屬雍州之域。三代之前,又屬古西戎地。

春秋及戰國之初,仍為義渠戎國。

秦厲公時,始伐義渠,后秦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置義渠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分全國三十六郡,環屬北地郡。

西漢時,又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環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時北地郡郡治在馬領(即今馬嶺鎮),領縣十九,環縣屬方渠縣,治所在今合道川口環江與之交匯之處,約曲子鎮西北之張旗一帶。后漢之時,屬涼州刺史部之北地郡。

三國、西晉之時,沒入羌胡地,正史無載,缺乏資料可考;

東晉十六國時,先屬前趙,再屬前秦、后秦,后屬赫連勃勃之夏國隴東郡;北朝時,為北魏豳州地,后屬西魏朔州(治地在今慶陽市慶城縣),北周時屬寧州西北地郡(治地今慶城縣)。

隋朝,改西魏之朔州置弘化郡,領縣七,環屬弘德(今洪德)縣。

唐時,改隋弘化郡為慶州,屬關內道,置慶州中都督府。天寶時,領縣十,環屬慶州方渠縣。

五代晉天福四年(939年),五月,改方渠鎮升為威州(時方渠屬靈州),隸靈武,并割木波、馬嶺二鎮屬之。周廣順二年(952年),因避太祖郭威諱,改威州為環州。這便是環縣作為"環州"的最早記載。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九月,降為通遠軍。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復為環州,領縣一,通遠(即環縣)。屬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慶陽府。

金時屬慶原路之環州,領縣一,即通遠。

元代屬鞏昌總帥府,仍為環州,領通遠一縣,至元七年縣并入州。

明隸陜西行省慶陽府,為環縣。

清因之,仍屬慶陽府環縣。康熙八年(1669年),置甘肅省,環縣始從陜西省改歸甘肅,縣治自元明以來,均在縣城。

歷史簡介

環縣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是華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隋朝置縣以來,環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曾涌現出諸多仁人志士、英杰賢達,南宋王淵,明代魏鎮、魏錕,晚清明將董福祥、張俊,道情皮影藝人解長春,《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詞作者、農民詩人孫萬福等名人輩出。

行政區劃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