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漳縣草灘鄉扶貧工作站站長 楊飛虎)當下,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區,從攻城拔寨的轟轟烈烈逐步過渡到啃硬骨頭的焦灼狀態,帶給我們的挑戰也愈發嚴峻。在扶貧、脫貧事業的新階段,如何適應發展水平統籌轉變工作重心,有的放矢,精準瞄準致貧主因的七寸并給予致命一擊,從根源上戰勝貧困,是最值得我們一線扶貧工作人員深思的問題之一。思考清楚這一問題,也將會使我們更加明晰下一階段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應當采取的措施,更好地投身于脫貧攻堅這場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戰役當中去。
一、深思癥結所在,讓思路明起來
結合貧困人口退出標準原有的7項指標和“兩不愁”、“三保障”12項二級定性衡量指標,逐項比對我鄉貧困人口脫貧進程,我們不難發現,歷經“7.22”地震災后重建,全鄉沒有安全穩固住房的農戶已經寥寥無幾,自來水入戶工程已經實現全鄉安全飲水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均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適齡兒童義務教育也不存在困難。那么剩下的指標,也是難度最大的問題則相對集中在了貧困戶的收入上面。傳統概念里,我們的農戶對貧困的理解也正是集中反映在收入低或者沒有收入這一種情形上,說明歸根到底,經濟水平落后才是決定貧困產生的根本主因。不論是因病、因學,還是缺技術、缺土地,說白了就一句話:缺錢!
那么,針對貧困農戶收入水平低的問題,我們如何做呢?這就結合到了我們另外一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那就是勞動力培訓。通過對貧困農戶進行專業性較強的勞動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一門可以提供穩定收入的技能,進而實現穩定增加收入,才能最終實現穩定脫貧。農戶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自然也會逐步提升,其對現代文明的物質、精神追求也會有全新的認識,進一步帶動思想素質和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建成繁榮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將不再遙遠。
二、主抓勞動力技能培訓,讓農戶錢包鼓起來
既然思路理清楚了,下一步,我們怎么做,才能真正幫助貧困農戶富起來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按照 “三步走”的方法開展農村勞動力精準培訓,組織多種類、多場次有針對性的培訓班,大規模提升全鄉勞動力實用技術水平,為拓寬貧困農戶致富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是依托項目抓培訓。草灘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種植業和養殖業等傳統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為了尋求致富的良方、走出脫貧的新路,今年全鄉依托整村推進等專項扶貧項目,先后在樺林、高山、安門、香橋等6個村組織開展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共計910人次,實現了貧困戶培訓全覆蓋。
二是借力“雙聯”抓培訓。借助雙聯單位的行業優勢,雙聯干部與農戶結對“認親戚”,在日常交流中努力轉變農戶發展理念,該鄉定期組織召開雙聯單位與農戶座談培訓會,通過按需培訓、層層遞進的方式,鞏固提升貧困農戶的技能和知識水平,目前累計組織開展新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場,培訓勞動力178人次。
三是自身主導抓培訓。草灘鄉黨委、鄉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主動作為、積極銜接邀請縣級部門技術人員到鄉、到村開展培訓,目前累計開展農牧實用技術培訓420人次,開展婦女手工編織培訓70人次,開展畜牧技術培訓156人次,全鄉有需求的勞動力實現了基礎培訓全覆蓋。
通過集中組織的培訓,使得一部分原來有一定科學知識水平的農戶掌握或者提升了自己在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方面的能力。通過更加科學、更加系統的種養技術應用,在原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可以提高一部分農牧業產出值,適當增加一部分收入。
三、反思掣肘與不足,把發展瓶頸挖出來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我們又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缺乏產業項目、科學管理和資金的支撐,僅僅停留在原有生產資料基礎上的發展,其結果并不能如人意。既然明確了將勞動力技能培訓作為脫貧攻堅能動的主攻方向,在付諸行動的時候,更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工作存在的巨大差距和不足。
首先,以訓帶收源動力不足。大部分農戶專注于傳統農業和低技術含量的勞務輸出,對于技能致富抱著可望不可即的旁觀姿態,熱情并不高,從源動力上掣肘政府引導勞動力培訓的實施。
其次,部分組織培訓流于形式,成效甚微。有一部分集中培訓由于事先沒有摸清農戶真實的培訓需求,抱著完任務的心態,將許多農戶集中起來,統一灌輸一些根本不適宜農戶真實發展需求的知識;有些所講授的內容過于教條化、書面化,不能很好的與生產實際結合,農戶吸收的有用信息十分有限。
第三,課堂式培訓轉化為效益缺乏有效載體。缺乏產業項目、科學管理和資金的支撐,培訓周期短,使得落后的農耕生產產業結構很難發生大的改變。農戶由于知識水平的落后,單憑課堂式的講解很難使他們真正掌握一門有用技能。
四、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唱好脫貧攻堅壓軸戲
提高收入的方式不能只局限于政府的補貼和扶持,增強農戶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才是根本。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摸清勞動力技能培訓的真實需求,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真正從農村勞動力掌握致富技能上著手,變被動扶持為主動創業,從而以不斷增長的經濟基礎來左右上層建筑,最終實現農村物質、文化的整體提升。
一是精準落實勞動力菜單式培訓摸底工作。通過精準摸底,詳細掌握貧困勞動力真實的技能培訓需求,并結合農戶實際制定培訓發展計劃,明確自己要從哪個行業進行創業增收。
二是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培訓、引進項目或資金等方式,逐步培育農戶發展成型產業實體,發展適應新時代的生產資料。有了槍桿子才能學會怎么打獵。
三是重視基礎文化的培訓教育。要使農戶全面掌握一門技能,并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空洞的講一些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而要從基礎知識著手,從原理上把知識講明、講透。這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對我們基層工作者來說也是具有相當考驗的。
脫貧攻堅歷經不同階段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到最后的沖刺階段。在保障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基礎醫療和義務教育方面的大量惠農政策其效益已經充分顯現,而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場壓軸大戲就是增加農戶的收入。如何唱好這出壓軸戲,需要我們廣大基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和不斷創新,堅持以增強貧困人口勞動技能作為增加其收入的根本途徑。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定會在辛勞汗水的澆灌下取得累累碩果,真正造福于民。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