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寒冬時節,走進漳縣金鐘鎮看治坡村,田野上機聲隆隆,挖藥機把黃芪挖出,農民們撿藥。當歸、黨參田里,村民們挖著藥,農家 院里曬滿了藥,處處是藥材豐收的景象。
漳縣有中藥材資源440種,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商客的青睞。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縣上按照“公司帶動,連片發展,整體推動”的思路。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和“公司+基地+農戶”的推廣種植模式,藥材種植面積達1.65萬畝,其中當歸育苗0.98萬畝。今年全縣建立當歸,黨參、黃芪等種籽標準化基地2500畝,種苗標準化基地4500畝,建成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14個,達5萬畝。
通過企業、合作社帶動建成中藥材粗加工點6個。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7.5萬畝,引導藥農推廣應用黨參、當歸、紅(黃)芪等當地藥材無公害標準化種植,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中藥材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大草灘鎮石咀溝村這幾年藥材發展的特別好,家家都種植幾十畝當歸、黃芪、黨參,成立了12個合作社,合作社發展也好,帶動了全村的收入。農民雷景文家里有7口人,一家人種植藥材非常辛苦,但收入好,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今年雨水多,藥材長勢好,我家種植的20多畝黃芪,當歸,按當前市場價,藥材能賣十四五萬元。收購、加工黃芪片,加工6噸,收入20多萬元,這都是黨的好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農民雷景文高興地說。制定藥材V發展規劃,黨參、黃芪、紅芪等藥材在三岔、武當,馬泉,武陽等淺山區,半干旱山區,以紫胡為主的二陰山區。馬泉鄉陳家咀村田間地頭,農民們正采挖藥材,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全鄉2萬多畝中藥材迎來了豐收季節,一臺臺挖藥機在忙碌。技術人員駕駛機械將藥材挖起篩出地面,農民們撿拾,大山里處處飄香著藥材味。陳家咀村農民漆想軍介紹說,今年種了10畝黨參,挖出了一部分,還剩一些。
今早上,叫來了合作社的挖藥車,再有一個多小時就把這兩畝半挖完了。目前,黨參價錢不錯,今年的產量也挺好。 縣上高度中藥材產業發展,政府引導,科學規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狠抓中藥材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舉辦科技培訓班,傳授農業新技術,嚴把藥材選種,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提高了中藥材的品質。
同時,扶持建成了中藥材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肅佛慈中藥材經營有限公司等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提高了中藥材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帶動農民靠藥材致富。據統計,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7.5萬畝。年產中藥材3800萬。年產值4億多元,農民人均中藥材產業收入1400多元。
通聯:漳縣融媒體中心何繼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