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臨洮訊 2022年盛夏7月,在這本該火熱而又浪漫的季節,卻只讓人感到壓抑、孤獨,病毒籠罩下的狄道,抬眼望去,昔日繁華的街市空無一人,俯瞰只剩高樓大廈。
今年是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第三個年頭,在抗擊疫情期間涌現出了一批可愛、可敬的人,這其中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就是抗擊疫情戰線的“偵察兵”、“排雷手”——檢驗人。他們在疫情期間擔任的工作容不得一絲的麻痹和大意,雖然他們不會出現在人們眼前,但是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擔負著無可替代的地位。無論面對多少次疫情,他們一直用自己的初心和信仰踐行著自身使命和擔當,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明白,疫情面前,他們必須成為最勇敢的戰士,為了他們熱愛的人民,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對突如起來的疫情,聞訊而動是作為一名檢驗人的神圣使命,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臨危受命必須全力以赴。
2022年7月15日接到市衛健委通知,7月16日,定西市人民醫院移動方艙實驗室正式啟動,每一個隊員為著一個目標,義無反顧奔赴在臨洮抗疫的一線,協助臨洮人民共同抗擊疫情。
(定西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抽調支援核酸檢測人員的通知)
他們的團隊由定西人民醫院王世宏副院長帶隊,隊員是由臨近6縣區抽調組成,其中市人民醫院4人、岷縣6人、通渭縣2人、隴西縣6人,渭源縣4人、臨洮縣10人,團隊共計32人。隊員從到達臨洮縣開始就已全部進入隨時待命狀態,等待著戰斗的開始。
(我們核酸檢測團隊的大伙伴)
7月16日下午,在定西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李君蘭副主任的帶領下,方艙落地安裝。方艙啟用前召開會議,進行了嚴格的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及實驗室全流程的演示,安排有抗疫經驗的人員擔任小組長,會議上李君蘭主任再三強調,醫護人員必須做到“零感染”,實驗室“零污染”目標。當天晚上市醫院檢驗科張文倩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了儀器設備的調試和預實驗,凌晨四點大家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閉環酒店。
(核酸檢測團隊會議及小組組建)
7月17日方艙實驗室正式啟動檢測,從樣本的接收、試劑的配置分裝、樣本的前處理、擰蓋、加樣、提取、壓蓋、擴增嚴格流程管理,規范操作,確保檢驗質量,這樣重復性的動作,每個班次來回重復四五千次左右。雖然每個人都累得胳膊酸痛,脖子僵硬,手發麻,腰酸背疼,但是沒人喊苦叫累,并且相互鼓勵、相互提醒,時刻踐行著抗疫一線“檢驗人”的使命和擔當。
(移動方艙實驗室外工作剪影)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方艙實驗室內既安靜又吵鬧,安靜的是大家都在忙著自己的工作,顧不得說多余的話,吵鬧的是儀器工作的聲音。在這樣環境中,每一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奉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
(移動方艙實驗室內工作剪影)
(工作人員剪影)
20多天的工作中,隊員們配合默契,檢測樣本數量在不斷增多,最高的一天達到了8856管。截至目前,定西市支援臨洮縣移動方艙實驗室累計檢測標本63787管,累計檢測人數757462余人次。
(待檢樣本)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們也得到了臨洮縣各級政府領導和部門關心關愛,為我們送來了西瓜、礦泉水、方便面等慰問物資,讓我們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也感受到黨和組織對我們的關懷,讓我們在與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更加的斗志昂揚,充滿了信仰的力量。
(各級領導和部門慰問核酸檢測人員)
在這場戰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所有隊員都盡職盡責,沖鋒在前,舍小家顧大家默默付出。本次參加核酸檢驗的隊員平均年齡30歲。52歲的包璟玉醫生是岷縣梅川中心衛生院副主任檢驗師,他是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員老將,在工作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岷縣龍慧霞老師麻利地開展后勤保障服務工作,醫廢處理一絲不茍;年齡最小的是隴西縣石淼小美女,22歲的她可以獨當一面,臨危不亂;臨洮中醫院醫務科的張元芬副主任帶領當地抽調的10名輔助人員,每天都要清點接收樣本,掌控第一關卡,做到樣本數量的合適,不漏一管,不漏一人。蘭州手足外科醫院臨洮分院的李旭同志,父母都在抗疫一線,妻子臨產在即,但從沒有絲毫怨言,和我們一起努力,只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設備工程師劉輝兵保證著方艙風機系統、空調系統、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信息工程師陳曦,每天負責核酸結果的及時上傳,讓老百姓能及時看到自己的綠碼,每天都是最后兩個結束工作的人。
(夜幕下的逆行者)
雖然一個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路,但我們相信,一群人的堅守定能迎來曙光。我們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檢驗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稿:馬蕊霞 張晨春 修稿:李君蘭 趙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