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漳縣訊 漳縣三岔鎮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依托地域、資源和產業優勢,積極培育壯大合作社,大力發展種植、養殖和文旅等產業,積聚了人力和財氣,引導了全鎮非公經濟的較快發展。目前,全鎮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達到24家,建成了艾康沙棘、鑫源菌業等民營企業,年產值在1.2億元以上,吸納勞動力210多人。
發揮優勢促產業。近年來,三岔鎮主動順應發展大局、及時研究部署,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木耳、高原夏菜、文旅等,非公經濟組織猶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茁壯成長。既有政府主動招商引資引進的知名大企業,又有大量以農戶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為三岔的經濟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通過發展,目前全鎮已培育壯大合作社35個,年收入35萬元以上的達到12個,帶動群眾就業210多人。民營企業如鑫源菌業公司、艾康沙棘、濟陽面粉等大型企業助推了全鎮經濟發展。目前,鎮區發展的木耳種植產業已達到1000多畝,艾康沙棘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濟陽面粉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同時帶動了本地合作社和企業發展,如省級勞模楊遲同培育開發的煙坡神農谷田園綜合體,是集綠化苗木種植、動物繁殖、馴養、觀光,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觀光、餐飲、住宿、娛樂兒童樂園服務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成為三岔鎮旅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人帶領促發展。今年以來,三岔鎮在發展合作社的同時,聚焦鄉村人才不足,在育能人方面下功夫,引導能人積極參與產業發展。通過建立機制,對鎮區致富帶頭人、返鄉勞務工扎實排摸,建立相關臺賬。從中篩選出一些優秀成員參與到合作社的發展與經營中。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目前,三岔鎮共排摸出致富帶頭人、返鄉勞務工 240余人,排摸出合作社50個。致富帶頭人杜永平著力打造以高原夏菜為主的規模化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形成了甜黃瓜、蘆筍、辣椒等特色蔬菜體系,建成蔬菜種植基地3000畝、設施大棚45座。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為周邊群眾提供農業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等,帶動周邊群眾廣泛參與特色蔬菜種植,發展帶動6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實現了顧家就業兩不誤。引導非公企業通過入股分工、勞務用工、物資幫扶、農村產品回購等多種方式帶動農戶穩定就近增收,走出了一條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探索機制促提升。三岔鎮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探索引導合作社發展新模式。印發了《扶持合作社、民營企業發展的意見》,為扶持合作社發展,鎮黨委成立領導機構,確立1名副鎮長主抓此項工作。開展協調、培訓、技術、審批等服務,聯系相關部門為合作社做好貸款申請,解決了資金不足等問題,也引導合作社積極參與高素質農民專業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為合作社的發展和非公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同時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民營經濟發展推進計劃,每年召開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座談會,協調解決各類問題。目前,在三岔鎮參與發展的民營企業達到11家,帶動6個村群眾增加收入。
三岔鎮以“合作社”引領非公經濟穩步發展的模式,也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內涵,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岔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企業、合作社發展的新路子,讓合作社成為非公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未來的工作中,三岔鎮也將持續發力,充分發揮合作社在非公經濟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助力三岔鎮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