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定西市

渭源縣峽城鄉:黨建引領聚合力 藥田生金促振興

時間:2025-08-17 10:13:5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渭源訊(記者 劉 楓 通訊員 樊敏娟 黃滿強)初秋的陽光褪去了盛夏的灼熱,灑在渭源縣峽城鄉的田野上,暖得恰到好處。脫甲山村的柴胡地里,葉片邊緣剛染上淺淺的黃,村民們正趁著晴好天氣薅除最后一波雜草,指尖劃過飽滿的植株,能感受到根莖在泥土里積蓄的力量。不遠處的楊家大莊村,黨員干部正和甘肅農業大學的專家蹲在田埂上,手里捏著卷尺測量株距,討論著初秋追肥的最佳配比,田埂邊的牌子上“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幾個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2025年,渭源縣峽城鄉黨委、政府緊扣產業發展規劃,以“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秉持“綠色、道地、生態、有機”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四有”原則,全力推進柴胡種植基地建設。初秋時節,5000多畝柴胡長勢喜人,豐收的伏筆已悄然埋下,為鄉村振興注入的強勁動力正加速涌動。

nEO_IMG_圖片13.jpg

借勢自然稟賦  筑牢產業根基

峽城鄉“一山一川一條河”“七山兩水一分田”的獨特地貌,在初秋更顯優勢。山區地塊土質疏松、排水性好,雖土層較淺制約了黨參、黃芪等作物生長,卻恰好適配柴胡“怕澇喜燥”的特性。初秋晝夜溫差漸大,利于柴胡積累有效成分,而山間隨處可見的野生柴胡,更為人工種植提供了天然種源基礎。

地處“三州五縣”交匯帶的區位優勢,讓這里的柴胡從種下起就不愁銷路——初秋時節,已有收購商提前聯系合作社,預訂秋收后的鮮品。疊加全縣產業規劃的政策傾斜,村民們的種植熱情像初秋的玉米地一樣,蓬勃生長。

nEO_IMG_圖片14.jpg

創新發展模式  激活增收潛力

初秋的田間,“藥糧套種”的智慧隨處可見:柴胡行間,套種的蠶豆已飽滿鼓粒,油菜秸稈雖已收割,卻為土壤留下了充足的有機質。這種“柴胡+蠶豆”“柴胡+小麥”的模式,讓一畝地長出兩份收益,成了峽城鄉的特色。

2025年,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362畝,其中柴胡超5000畝。初秋時節,看著地里連片的柴胡,農戶心里有本明白賬:這作物省勞力、易管理,初加工簡單,畝產收益穩超4500元。脫甲山村的李大叔算得更細:“家里5畝柴胡,光這一項就能收入2萬多,比種玉米強多了!”

在項目資金支持下,脫甲山村、楊家大莊村建成的2000畝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附起395戶農戶抱團發展。楊家大莊村核心示范區的349塊地里,98%都種上了中藥材,其中532.82畝柴胡長勢最盛,成了初秋田野里的“主角”。

nEO_IMG_圖片15.jpg

凝聚多方合力  驅動產業升級

“黨建引領”是產業發展的“紅色引擎”。初秋的田間地頭,“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圖景鮮活生動:黨員帶頭試種新品種,黨支部協調農資供應,干部們帶著技術手冊逐戶指導。“五比五看”行動中,黨員干部的腳印遍布田壟,把組織優勢變成了讓柴胡增產的“實在勁”。

“龍頭帶動”讓產業鏈更緊實。渭源縣會源藥業有限公司與1200余戶農戶簽訂的保底收購協議,像初秋的暖陽一樣讓人踏實。企業構建的“種源把控-加工-銷售”全鏈條,通過了GAP認證,掃碼就能看到柴胡從種到收的全過程,附加值提上去了,農戶的腰包也跟著鼓起來。

“科研賦能”為豐收加了道“保險”。初秋的產學研基地里,甘肅農業大學的專家正記錄新品種柴胡的生長數據。提純復壯、種子處理、有機肥施用……一項項技術突破,讓柴胡畝產逐年提升,“田間課堂”上,農戶們學得認真,手里的鋤頭也揮得更有方向。

工作專班則像初秋的“及時雨”,哪里有堵點就出現在哪里:土地流轉遇難題、灌溉設備跟不上、技術推廣有阻礙,專班一協調,問題迎刃而解。量化目標管理更讓責任落得實:“每日曬進度、每周比成效”,把模糊任務變成了“一畝地施多少肥、何時除草”的具體清單,田間管理效率提升40%,農戶們看在眼里,干勁更足。

初秋的峽城鄉,柴胡地里孕育的不僅是豐收,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下一步,峽城鄉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深耕“四有”原則,在產業鏈延伸、品牌打造上持續發力,讓藥田結出更多“金果子”,讓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