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加大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
共建美好家園
李玉紅
連日來,卓尼縣突出城市、鄉村、景區景點三個重點,著力加大對城區、鄉村、景區景點、公路沿線、河道水域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力度,全縣城鄉環境面貌改變,景區環境改善,干部群眾環保意識顯著提升,初步實現了以專項整治為主向綜合整治、常態化治理的轉變,以黨員干部為主向全民參與的轉變。
層層動員凝聚共識
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單位牢牢牽住“發動全民參與”這個“牛鼻子”,廣泛宣傳、層層動員。通過電視臺、微信平臺、網絡、報紙大力宣傳,縣委主要領導牽頭組建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群,各單位積極總結宣傳工作亮點、經驗,“五彩卓尼”微信公眾平臺面向大眾發送了“垃圾不落地,卓尼更美麗”環保倡議書,通過群策群力,環衛宣傳走進了千家萬戶,切實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環衛整治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縣共懸掛環境衛生整治宣傳橫幅80余幅,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2000余份,微信平臺發送圖文消息300余期,電視臺播放藏漢雙語宣傳資料102條。
各鄉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州縣關于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要求精神,以片區“小環境”的整治帶動全縣“大環境”的變化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群眾。以精準扶貧、雙聯行動和“草根”宣講為契機,充分發揮農牧村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高僧大德、駐村幫扶工作隊、包村干部和村組干部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向農牧民群眾、寺院僧侶宣傳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意義。在農牧村開展以“綠色出行、文明踏青”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同時,把“保護環境、建設美麗家園”環衛主題教育活動擴展到了校園,切實做到了環衛教育從娃娃抓起,為全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創新思路提升成效
積極打造“五彩卓尼”旅游品牌,從一般視線內無垃圾向全域內無垃圾努力,進行拉網式、不留死角的精細化管理。城區依靠衛生、食藥監、環保、工商、公安、城管執法等部門和社區等基層組織,同時,發動全縣各部門單位,劃分責任片區,全面整治河道溝渠亂扔垃圾、背街小巷亂倒垃圾、堆雜物、亂潑亂排污水等現象。加強對各類店外洗車點、車輛維修點、飲食加工點等污染嚴重門店的規范管理,堅決杜絕占道經營、污損路面、亂堆材料垃圾以及亂掛、亂寫廣告等行為。改善景區環境面貌,增加了景區沿線環衛力量和環衛設備。
各鄉鎮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擴展工作范圍。對村組環境衛生進行分片、分段治理,靠實責任、傳導壓力,把集中治理與重點突擊、平時督促相結合,把每周五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調整為一周三清理與日常精細化管護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把黨員干部身體力行與廣泛發動各寺院僧侶、學生群體、個體工商戶、農牧民群眾相結合,切實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干部引導、全民行動的良好工作格局。把整治范圍從可視范圍延伸到不可視范圍,從商鋪破舊牌匾、墻面亂寫亂畫、黑廣告的整治到院落、村道、草灘、山坡、溝渠、涵洞、河道的清理,廣大干部群眾干勁十足、踴躍參與,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區”,形成了環境衛生整治全民參與,整潔環境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生動局面。
從嚴要求嚴督嚴改
縣委、政府督查室整合力量,在配合州委環境衛生蹲點督導組日常督查跟蹤整改工作的同時,抽調24名督查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精細化督查的工作要求,分4個督查小組對縣城各區域、城鄉結合部、各鄉鎮、景區景點的環境衛生整治情況進行督查,通過一日一督查、二日一通報、一月一排名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督查、嚴格督辦,對責任心不強、整治不到位、后續保持效果不佳的單位和責任人堅決曝光、通報、問責。截至目前,全縣共開展專項督查200余次,下發督辦通知62期,現場督辦200余處,縣紀委告誡約談17人。同時,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嚴督嚴改的工作要求,加大問責處罰力度,按照今年5月份出臺的《卓尼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問責暫行辦法》,截至目前,處罰20100元,大會表態發言一鄉鎮一單位。通過嚴要求、高標準的精細化督查,全縣各單位、鄉鎮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思路進一步拓展,視野進一步擴大。
圍繞民生推動發展
緊緊圍繞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這項涉及人民福祉的工作,深入推進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兼顧道路交通、食品藥品、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等重點行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提高了全縣安全生產水平。同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緊密團結各族群眾,大力推進民生建設。隨著第三屆國際自駕狂歡節在卓尼縣的舉辦,“洛克之路”、“五彩卓尼”、大峪溝漸漸走進了國際視野,卓尼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全縣城鄉風貌、建設環境大大改善,人民的精神得到了提振,“搭好平臺引鳳至”成了卓尼人民共同的心聲。
卓尼各族干部群眾力在一處發、勁往一處使,建設美好家園的步伐永不停歇。(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