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播下希望的種子——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精準扶貧見聞
深秋時節,氣溫漸漸下降。地處祁連山腳下的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里,精準扶貧“攻堅戰”卻進行得異常火熱:通社道路、村民文化廣場、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設等一批富民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馬營溝村,是全市距離市區最遠的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村民世代依山而居,由于村里自然條件差,沒有特色主導產業,農民增收困難。2015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297人,分別占全村戶數和人口的16%和14%。
由市、縣、鄉三級干部組成的幫扶工作隊進駐村子后,以真幫實扶的誠心和對貧困群眾的熱情,把村子當成自家來建,把貧困戶當成親人來幫,和馬營溝村的鄉親們一起拔除“窮根”。如今,水泥路、健身廣場都建起來了,高原無公害蔬菜種起來了,村里村外煥然一新。
駐村干部常年駐村
走進馬營溝村村委會,打開裝訂整齊的貧困戶登記表,全村90戶297人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狀況、致貧原因、幫扶措施、脫貧年限、幫扶責任人和責任單位等,準確詳實,一目了然。 “這些都是給貧困戶開的脫貧‘方子’!瘪R營溝村村支書郭成武形象地說,上面登記的貧困戶,都是由駐村幫扶工作隊逐一入戶,面對面登記核實,確保了貧困戶信息的準確無誤。”
2015年7月,6名從市、縣、鄉三級抽調的干部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了村里。村里人發現,這次來的干部有點不一樣,他們不只是問點情況,做點記錄,而是一來就住在村子不走了。
作為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的張文旭和副隊長張宏偉,分別來自市發改委、市委黨校,雖然兩人都是出生于農村的農家子弟,但也被眼前的落后景象深深震撼。“一定要沉下身子,為村民干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工作隊在村里租住了一間民房,簡單安頓好生活之后,便立馬投入到工作中。白天入戶調研、宣傳政策、了解戶情,晚上寫民情日記,分析貧困原因,思考致富路子,還要給村里聯系部門跑項目,幫農戶解決具體困難……滿滿當當的工作安排,讓工作隊隊員們忙得停不下腳。
去年冬季的一天,因2戶貧困戶進山放牧不在村子居住,工作隊便兵分兩路進山開展入戶調查走訪。進山只能步行,不料天空飄起了大雪,越往山里走,風雪越大,隊員們頂風冒雪,踩著濕滑的山路,經過5個多小時的步行,才找到了2戶農戶。
經先后4輪入戶走訪,工作隊摸清了貧困戶情況,為90戶貧困戶量身制定出“精準扶貧掛圖作戰表”。同時,針對全村的開展醫療扶貧、科技扶貧、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勞務輸轉、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解決融資難題七大任務9項重點工作也很快提上日程。
富民產業邁上新路
順著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條公路永肅公路往村里前行,放眼望去,公路不遠處聳立著兩座塑料大拱棚;周圍還有大片種植的青筍、胡蘿卜、洋芋,田疇里人們正在收獲;更遠處的坡地上則栽滿了景觀苗木的幼苗,令人眼前一亮。處在沿祁連山冷涼灌區的馬營溝村里種植起了蔬菜、搞起了苗木栽培,還是第一次。
“這要得益于駐村工作隊為我們爭取來的整村土地整理項目,項目實施后,又為村里牽線搭橋引來了客商,流轉了村里的土地搞無公害蔬菜種植!贝逯晌潆y掩心中的喜悅。
馬營溝村有一句民諺,“唐朝的田,宋朝的地”,說的就是長期以來村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沒有一條灌溉水渠,澆水時是土溝,平常就是路。農田基礎設施的薄弱,致使該村農業種植結構單一,土地收益低。
張文旭經過積極奔走,多方協調,在當年所有項目都已安排完畢的情況下,爭取到石羊河流域生態治理沉淀資金177萬元,基本農田整治與土地整理項目資金1000萬元,千億糧食增產項目242.74萬元,整合資金后,為村里完善了農田水利設施。
同時,由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馬營溝村于今年年初引進甘肅裕林源農林科技公司,流轉土地900畝,建成200畝景觀苗木種植基地,搭建2座塑料大拱棚試種了西紅柿和隴椒,采用露地種植方式種植了青筍、娃娃菜、胡蘿卜、洋芋等高原無公害蔬菜。 “因為這里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我們試種的蔬菜沒有病蟲害,全部達到了綠色無公害蔬菜的標準,試種非常成功。今后,我們將引導當地農民搞多樣化種植,提高收入!逼髽I生產經理介紹。
馬營溝村是典型的半農半牧村,村民歷來有養羊和牦牛的傳統。馬營溝村五社的梁成友,是該村牦牛養殖戶,今年年初,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順利地貸了5萬元的扶貧貸款,用于擴大養殖規模。如今,他家的牦牛存欄數已達200頭,每年能出欄50多頭。
村里有人想搞養殖,駐村工作隊就邀請專家開展培訓,進行品種改良;想發展缺資金,就積極對接金融部門,為貧困戶量身定做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同時,加大了農民技能培訓力度,積極向外輸轉富余勞動力,不久前,村里成立了勞務輸轉聯絡站,為村里富余勞動力服務……如今,村子逐步走上多渠道增收路。
基礎設施變了模樣
緊臨祁連山的馬營溝村,過去只有省道永肅公路穿村而過,除此之外,再沒有一條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A設施成為制約村子發展的嚴重瓶頸。
如今,一條2公里長的水泥路已經基本完工,從該村6社和8社村民的門前經過,直通永肅公路。看著平坦寬敞的水泥路,村民蘆永成感慨地說:“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大車都能開進來了。這在過去都不敢想!”
在駐村工作隊和市工商聯的聯系協調下,今年8月,由西部中大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該村援建的4公里通社道路開工建設。為保證工程順利施工,駐村工作隊與援建單位積極溝通聯系,制定施工方案,援建企業派出了專業施工隊,資金、人員、設備三到位,保質保量建好這條‘民心路’。
在村委會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村民文化廣場也建了起來。廣場西側,鄉村文化大舞臺即將竣工。廣場旁邊,利用廢棄的村小學教室改建的互助老人幸福院也建好了。村支書郭發武告訴記者:“過去,村民們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現在,村民們農閑時有了活動場所,老人們也有了頤養天年的地方!
一年多來,在駐村工作隊和雙聯單位的支持下,馬營溝村還維修了蓄水井,村民飲水更安全;新建村級圖書閱覽室,配備了電腦、閱覽桌、書架和圖書,村民們有了學習充電的地方;改善了村辦公場所和條件,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
在張文旭的“民情日記”上,留下這樣一串數字:2015年7月以來,共爭取國家、省市財政資金1419.74萬元,用于整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西部中大建設集團投資260萬,援建4公里通社道路,修建互助老人幸福院、村健身文化廣場;華能公司投資8.9萬元,新建村級圖書閱覽室;累計為貧困戶發放各類貼息貸款350萬元,用于草食畜牧業養殖……(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