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瓜州訊 酒泉市瓜州是全省移民安置大縣,也是全省17個插花型貧困縣之一,轄10鎮5鄉75個行政村552個村民小組,其中:整建制移民鄉鎮6個、移民村33個,總人口12.89萬人,共承接安置“兩西”、疏勒河、九甸峽三大項目移民8.2萬人,有漢、回、東鄉、藏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45萬人。自移民搬遷以來,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深入實施,瓜州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精神,圍繞移民群眾不但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這個新時代嶄新的重大課題,始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通過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破除陳規陋習,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整治“高價彩禮”,積極引導群眾“零彩禮”“低彩禮”“返彩禮”,讓以往沉重的“彩禮和嫁妝”負擔,真正轉變成為雙方家庭支持“新婚燕爾”喜結良緣、助力發展、增收致富的“幸福基金”,不斷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
廣宣傳 倡導文明婚俗新風尚
“現在結婚花費成本也高,給家庭也帶來沉重負擔,這場集體婚禮,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張芝公園舉行,典雅而又簡約,場面宏大而又溫馨,對于我們來說是人生的一個紀念,更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我們提倡節儉辦婚禮,拒絕高價彩禮,讓結婚的形式更文明、更合理。在這么多人的祝福下舉行了我們的婚禮,我非常開心,也非常的感動。”提起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娘李海燕贊不絕口。
近年來,瓜州縣始終堅持以“品牌化、特色化”為目標,大力實施“文明節儉、從新從簡”婚俗改革品牌行動,全面啟動“為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系列活動,縣委宣傳部、民政局、團委、婦聯等多部門聯合舉辦“執手七夕 相愛百年”集體婚禮、倡導婚嫁新風簽名承諾活動10余場次,組織開展“為愛牽手·向幸福出發”“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專題教育活動800余場次,印發《倡導婚俗新風·傳承優良家風倡議書》《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等宣傳資料3萬余份,累計發放“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宴會不辦”倡議書、宣傳折頁、海報等各類資料6萬余份,引導新人爭做推動婚俗改革、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踐行者。同時,積極依托廣播電視、“兩微一端”平臺、鄉村大喇叭、墻體圖繪等宣傳平臺和各類媒體,對高價彩禮、酒席等限高標準進行廣泛宣傳,在村莊主干路臨街墻壁、文體廣場等位置繪制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文化墻1.3萬平方米,轉發推送播放“文明新風”系列公益宣傳片2萬條次。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道德講堂”、鄉村大舞臺等陣地,舉辦“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好家風助力鄉村振興”文明實踐活動80余場次,多渠道、全方位、多途徑宣傳普及婚喪嫁娶、移風易俗方面的規范要求,發揮各級各類文明實踐志愿者作用,組建宣講團、宣講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運用“接地氣、說土話、講故事”的手法,用群眾身邊鮮活事例教育影響群眾,以好家風、好家規、好家教支撐起好鄉風、好村風、好民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強大的輿論宣傳攻勢,讓群眾深刻認識到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在推進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群眾自覺成為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讓文明婚俗理念深入人心。
建機制 培育文明婚俗新風尚
“過去我們彩禮很高,小兩口結婚光彩禮和三金都得30萬左右,現在通過黨員帶頭健全制度,紅白理事會發揮作用,宣傳典型事例等方式,我們村結婚彩禮普遍在3萬多元,甚至有些新人結婚不要彩禮,而是把資金集中起來投入發展,努力改善生活質量,擺脫了過去好面子、愛虛榮的不良風氣,減少了家庭矛盾,降低了村里年輕人的離婚率,讓剛結婚的小兩口不至于為了壓力山大的彩禮從‘情人’變成‘仇人’,真正讓彩禮恢復到本來的禮儀作用,轉變成‘幸福基金’,而不是互相攀比的工具。”瓜州縣廣至藏族鄉卓尼村黨支部書記喬建武說。
近年來,瓜州縣先后制定出臺《關于遏制農村高價彩禮和大操大辦婚喪喜事指導意見》《關于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規范黨員領導干部婚喪嫁娶事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對“抵制高價彩禮 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嚴格落實“辦酒不鋪張、彩禮不收受、禮金不攀比、宴請不跟風、喪葬不迷信”等“五不”要求,指導各鄉鎮在協商自愿的基礎上,婚事飯菜加煙酒每桌花費不超600元,訂婚彩禮不超5萬元,力爭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在全社會樹立文明健康的新風尚。通過在婚姻登記處設立“婚事簡辦萬人承諾墻”,建立婚喪喜事申報備案機制、移風易俗宣傳引導機制、“一約五會”規范運行機制、高價彩禮源頭管理機制、移風易俗綜合治理機制、移風易俗督考評優機制等“六大機制”,把反對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反對攀比炫富、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修訂進村規民約,對婚嫁彩禮、禮金、宴席等制定“限高”具體量化標準,實現婚事習俗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不斷完善村民自治,指導全縣75個行政村、9個社區健全鄉村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村民自治組織,推動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成為社會共識,群眾辦事有了“標準”,過去的面子開支、人情開支被不斷擯棄,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讓文明鄉風越“刮”越濃。
樹典型,引領文明婚俗新風尚
“以前村里辦喜事,大吹大鬧,大操大辦,親戚朋友也跟著花費不少,現在簡簡單單大家齊幫忙,事就辦了,我覺得這樣很好,也很方便。”瓜州縣三道溝鎮五道溝村村民徐典平介紹說。
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匯源村村民馬爾灑最近成了村里的名人,女兒的大喜日子,他積極響應“婚事簡辦”號召,沒有擺大排場,沒有煙花爆竹,也沒有豪華車隊,但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大家有說有笑,婚禮辦得很是熱鬧,新穎簡潔的婚嫁方式引得村里群眾紛紛點贊。
推進移風易俗,榜樣導向力量至關重要。近年來,瓜州縣始終將“抵制高價彩禮 推動移風易俗”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征集“移風易俗”建議,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等內容作為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重要評選標準,設置鄉風文明紅黑榜和光榮榜,對模范落實村規民約規定的典型大力宣傳并予以表彰,對婚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嚴重的行為及時予以勸阻和曝光,用民間輿論、群眾評價的力量褒揚社會新風、批評不良現象,讓可看可信可學的身邊人影響千家萬戶破除舊婚俗、唱響文明新風。同時,創新方式方法,依托“勞動節”“青年節”“七夕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推出特邀縣級領導、“兩代表一委員”等頒證員為新人證婚的“頒證日制度”,舉辦集體婚禮、紅色婚禮、簡約婚禮等富有韻味、特色鮮明、積極向上、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婚俗文化活動,引導社會大眾從“輕登記、重婚宴、講攀比”的思想觀念轉向“重登記、強責任、崇節儉”,形成喜事新辦、婚事簡辦的婚禮新風尚。
重監管 筑牢文明婚俗新風尚
“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作用,實現了對紅白事的全程監管,全面推進了移風易俗,堅決遏制了高價彩禮,助推了鄉風文明建設。”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匯源村黨支部書記趙奴海說。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近年來,瓜州縣始終堅持每年年初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簽訂《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承諾書》,加強對黨員干部操辦紅白喜事的紀律約束,積極引導家庭成員、直系親屬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陳規陋習,鼓勵社會各界對黨員領導干部婚喪嫁娶事宜進行監督,以良好黨風促政風帶民風,推動鄉村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新風尚。
在推動“移風易俗”改革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村民理事會等陣地作用,廣泛開展村民議事評議,跟群眾講清“歪風陋俗”的長久危害,算清“歪風邪氣”的利弊賬、長遠賬和經濟賬,讓“請客不收禮、節儉辦宴席”文明理念在群眾中入腦入心。同時,積極吸納“德高望重”村民參與紅白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充分發揮其“監督員”“宣傳員”和“示范員”的作用,加強對普通群眾的教育和勸解,進一步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整治婚喪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來,營造革除陋習、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圍。
共富裕 踐行文明婚俗新風尚
“現在各家辦喜事,彩禮少了情誼重了,少收彩禮甚至不要彩禮已經成為大家的習慣,有些家庭還共同出資給娃娃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村里也給優惠政策,扶上馬送一程,彩禮變成了‘幸福基金’讓娃娃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如今村里環境美、風俗新、產業旺,我們的日子過得也越來越舒心。”瓜州縣廣至藏族鄉村民由衷稱贊。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村里的不良婚姻風俗卻是村民的煩惱,女方“要面子”,男方“撐面子”,結婚彩禮水漲船高,加之沉重的酒宴開支和人情消費成為群眾致富路上有苦難言的“甜蜜負擔”。
移風易俗樹立鄉村文明新風,不僅對群眾自我管理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對基層服務工作形成考驗。近年來,瓜州縣積極探索推廣“幸福基金+鄉村治理”特色品牌,將村民日常行為和遵守村規民約納入“幸福賬本”信用積分體系,由村干部、先鋒黨員、五老人員組成評議小組,建立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積分激勵長效機制,依據村民的道德水準、鄰里關系、公益貢獻等方面現實表現進行打分,將“新婚燕爾”父母雙親“零彩禮”“低彩禮”“返彩禮”設為固定加分項,最終評定分數作為納入“文明金融信貸戶”的重要依據,協調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免擔保、免抵押、低利息的“幸福基金”貸款,進一步助推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并將大操大辦紅白喜事、不孝親敬老等內容列入鄉村治理負面清單,通過信用積分增減形式,記錄農戶日常表現,引導廣大群眾自覺自愿積極參與移風易俗活動,讓村莊治理戶戶有數,初步走出一條鄉村治理“德治+自治”融合發展的瓜州路徑。
同時,積極探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四有一創”工程,即有一套效率高的組織架構、有一個標準化的陣地、有一套規范化的機制、有一支專業化的志愿服務隊伍(社會組織),創鄉風民俗改革新風尚,引導各村(社區)黨組織積極作為,探索建立群眾自己管、政府來服務的自治新機制,全面推行“平價菜單”婚事新風尚,通過減規模、降規格、減菜量、短日程,有效遏制了農村婚宴攀比浪費之風,贏得群眾廣泛叫好。
瓜州縣委宣傳部:鄭濤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