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玉門訊 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既牽系著千家萬戶的殷切期盼,更是社區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蘭新社區黨總支充分發揮黨群活動陣地與“五老”志愿服務隊的核心作用,以數據為基、以項目為橋、以閉環為要,以“蘭心蕙質 朝夕相伴”為理念,精心編織起一張覆蓋成長全周期、守護生活全方位的未成年人關愛網絡,為每一顆幼苗的茁壯成長筑牢社區屏障、傳遞暖心守護。
黨建領航:資源“一本賬”,關愛“一張網”
依托“大黨委”機制,社區高效盤活轄區單位資源,建成3281㎡的標準化黨群活動中心——其中按兒童友好空間標準化設計的未成年人活動空間占比達35%,可同時容納80名兒童開展活動。過去一年累計開展文化學習、才藝培養、科創體驗等未成年人活動8場次,聯合社會組織在社區開展“托育服務展示”“學前準備教育”等實踐活動3次,惠及未成年人415人次。以退休干部、老黨員為骨干的“五老”工作室為引領,聯動社區網格員、巾幗志愿者、青年社工等力量,構建“1個核心+N個網格”的“黨建+關建”關愛網絡,實現重點兒童結對幫扶無遺漏、無死角。嚴格執行“每月必訪、每季評估、每年更新”的定期走訪制度,上年度累計入戶走訪困境兒童7戶、形成“一人一檔、動態跟蹤”的關愛閉環,讓溫暖幫扶落地有聲。
服務創新:“五老”賦能,點亮七彩童年
社區創新“5+2”服務模式——“五點半課堂”、寒暑假“紅領巾托管班”,上年度開設“五點半”課堂142場次,累計服務學生320人次;寒暑假托管班提供課業輔導、興趣拓展、心理團輔等免費看護服務,切實為家庭紓困解難。深挖“五老”獨特優勢,讓關愛更有溫度、更有深度:老戰士李爺爺等2人組成“紅色故事宣講團”,2024年深入社區、學校開展“紅色成長課堂”3場,覆蓋青少年120余人次,以浸潤式教育讓紅色基因融入成長血脈;老教師王奶奶牽頭“平安小衛士”項目,定期組織安全教育、消防演練、交通體驗等活動。在一次消防演練中,她手把手教孩子們握壓把、對火源、噴干粉,在“拔—握—壓—噴”的實操中,孩子們輕松掌握了關鍵自救技能;老模范張爺爺發起“大手牽小手”關愛行動,與困境兒童結成“幫教對子”7個,累計開展“微心愿”圓夢、節日陪伴等活動8場,讓孩子們在情感陪伴中重拾自信。
實踐平臺:童聲筑網,共護成長向未來
社區搭建兒童參與治理舞臺:開展“我的社區我設計”活動,征集并落地優秀兒童創意(如主題墻繪、“兒童議事花園”);組建“兒童觀察團”常態化參與社區活動,將“一米視角”融入社區微更新與治理;聯合共建單位建立動態困境兒童數據庫,提供“一人一檔”精準幫扶,實現“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精準對接。在空間升級方面,社區正建設玉門市首個“兒童友好社區”:室內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升級集“紅色教育、健康關懷、才藝拓展、家校共育、社會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成長平臺;戶外規劃“15分鐘兒童活動圈”,打造“科創空間”、“議事花園”等主題場景,一站式滿足兒童游憩、運動、科普、社交需求。同時,社區健全“兒童參與—社區協商—共建共享”機制,持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讓兒童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小主人”。
展望未來,蘭新社區將持續深化“黨建帶關建”,進一步挖掘“五老”資源,優化困境兒童幫扶質效,推進“15分鐘兒童活動圈”建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社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優化等方面實現新躍升。從“五老”賦能的溫暖課堂,到童聲參與的治理實踐,點滴關愛匯聚成全域守護的磅礴力量。這份“蘭心蕙質,朝夕相伴”的溫暖承諾,正深深鐫刻在轄區青少年的成長足跡里,共同勾勒出兒童友好的美好圖景。
投稿:玉門市新市區街道蘭新社區于萍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