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包家村“變臉”記
東鄉縣東塬鄉包家村精準扶貧工作見聞
溝壑縱橫,山道彎彎。在東鄉縣東塬鄉包家村,車行駛在水泥路上,輕快平穩,以前車過黃土漫天的情形已成為記憶。村委會煥然一新,潔白的墻面上掛著《包家村脫貧攻堅“853”作戰圖》,大辦公桌上整齊的擺放著《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合同》《貧困村貧困戶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信息采集表》和《貧困人口進出識別程序資料》等文件,高低錯落的村舍在陽光下分外溫馨,即將建成的村小學在小山坳里也顯得格外氣派……如今,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扎實推進,村里又將迎來新的變化。
包家村位于東鄉縣東塬鄉中部,全村共有8個社、234戶1173人,耕地面積1326畝,境內山大溝深,干旱少雨,是全縣115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說起包家村的以前,甚是落后。坑坑洼洼的土路,大多數人家都住著土坯房,增收渠道有限,村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面對基礎設施落后的村情,村“兩委”班子積極與幫聯單位、縣鄉對接,科學規劃,從優先解決老百姓住房難、行路難、上學難入手,培育發展產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有了新氣象。
“精準扶貧摸得準,黨和政府政策好,讓我住上了嶄新的磚瓦房。”指著新蓋的房子,村民包哈買帶感激地說。據了解,他蓋房子總共花了7萬多元,除去補貼3萬元,自己只花了4萬多元。他還告訴記者,村里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蓋房拉磚運費也低了。據了解,僅去年,該村實施危房改造31戶,其中特困戶危房改造3戶,戶均補助3萬元,其他25戶,戶均補助0.85萬元。
走進包有素夫家,他正忙著給羊鍘草。新修的4間羊棚里20余只小尾寒羊膘肥體壯。“修羊棚時,政府不僅給我補貼了8000元,還給我發放了扶貧貸款,讓我有了養羊的本錢。”他說,去年貸了3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全部用于發展養殖業,目前已出欄40多只,收入達3000余元。
“黨和政府就是好,讓我學到了實用技術,教會了我正確的養殖方法。”村民包牙黑牙感激地說。去年冬天,縣農牧局為其進行了進戶培訓,主要針對養殖環境消毒、疫病防治、營養供給、配種與繁殖、秸稈青貯等養殖技術進行了講解和培訓。
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包家村“變臉”了。水泥硬化村社道路2公里,路面整修拓寬7.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危墻改造250米,埋設自來水管道5公里,完成自來水入戶15戶,修建養殖暖棚104座,異地新建包家學校,建成教學樓面積771.57平方米,新建了“六位一體”的村辦公場所,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3期650人次,發放精準扶貧貸款85戶255萬元……
如今的包家村,產業發展、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成效明顯,昔日的貧困村正在發生著喜人的蛻變。(記者 范海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