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甘肅宕昌縣木耳鄉奤治村群眾文化廣場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名務工人員戴著口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金昌市教育局干部、木耳鄉奤治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廣平及縣勞務辦人員的護送下,乘坐免費面包車赴金昌市永昌縣怡泉新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業。
勞務收入在貧困地區農民收入中占比超三分之一,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加速企業復工復產,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關鍵環節。 截止2019年底,甘肅宕昌縣剩余未脫貧人口0.72萬人、未退出貧困村35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54%。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連日來,宕昌縣主動作為、掛牌督戰、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若干優惠政策措施,立體宣傳發布企業用工信息,組織縣內重點企業開展“點對點”送崗位下村招聘活動,破解企業用工壓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努力做到疫情防控與勞務輸出"齊步走"。
網絡招聘 讓外出務工者減輕求職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宕昌縣人社部門24小時隨時調度、隨時待命,對接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用工狀況,開通農民工返崗復工對接服務平臺,加強輸入輸出兩地人社部門對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官方媒體大力開展勞務輸轉宣傳和勞務網絡培訓工作,開展了“春風行動暨市南區宕昌縣就業扶貧”網絡招聘活動,對返崗、新招農民工較為集中地區,協調開展專人專車送人到崗,開展“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送,幫助返崗農民工“出門進車門,下車進廠門”。到目前已舉辦三期線上招聘會,共計推薦企業26家(其中青島23家),提供工種62個,用工需求達2677個。自網絡招聘工作開展以來,通過電話、微信、公眾號咨詢人數達2300多人次,通過網絡招聘報名540人。截止3月5日,已向青島兩次組織輸轉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8人。
線上線下雙培訓讓農民工提升就業技能
宕昌縣打破傳統培訓模式,采取線上理論學習和線下居家實操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技培訓能,利用“戰疫情、穩就業”開展進企業活動的有利時機,向企業宣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企業立足實際,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實現穩定用工、快速復產。縣人社局在元月上旬安排了6家具備資格中標入圍的培訓機構,利用10天時間在全縣25鄉鎮的148個村舉辦了以鋼筋工、砌筑工、電焊工、中式烹飪等工種為主的技能培訓班56期,共培訓農村有意愿和需求的勞動力3993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368人),其中鋼筋工1756人,砌筑工1959人,電焊工210人,中式烹飪68人。疫情期間,為了繼續打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基礎,在元月上旬集中開展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安排相關培訓機構制作線上技能培訓教材,向各鄉鎮推送鋼筋工、砌筑工、電焊工三個工種的培訓內容,指導鄉鎮組織動員有培訓意愿的勞動力在家學習并參與培訓,學好技能基礎,為疫情過后外出務工做好準備。截止3月上旬共計線上培訓524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04人),其中電焊工152人,鋼筋工317人,砌筑工55人。真正使貧困村農民實現了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用能即用,切實提高了脫貧致富能力。
東西協作綠色通道讓農民工開心安全上崗就業
“服務太貼心嘍,讓我們安全到外面打工,安排專車接我們哦!”體溫測量、消毒、健康登記……來自木耳鄉的務工人員高興地說。3月5日,宕昌縣31名務工人員在隴南飛機場免費坐上了前往青島務工專機,宕昌與青島市開通綠色通道,對返崗青島的務工人員實行“點對點、一站式”抵達服務。
宕昌縣建立省際間“點對點”勞務對接合作機制,強化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組建了宕昌縣富昌勞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動對接青島、浙江、江蘇等地用人單位,引導全縣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并通過組織各鄉鎮排查摸底、對接勞務基地、了解各地勞務市場用工情況,特別是與東西部勞務協作部門的對接;制定了“點對點”一站式輸送勞務工返崗復工方案,積極引導縣內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轉移就業。截至目前,已組織輸轉6批342人,其中輸轉青島市3批1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9人),輸轉浙江嘉興1批2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8人),輸轉金昌市1批1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輸轉江蘇南通1批2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在輸轉過程中,縣人事局、勞務辦共組織勞務大巴集中輸轉了3批次82人;聯系火車專廂2車次203人;聯系飛機輸轉1次31人。縣上解決交通補助31390元,為農民工返崗復工人員購買方便面、礦泉水等生活用品共計近萬元,同時發放防疫口罩400多個。
勞務宣傳讓招聘信息走進千家萬戶
鄉親們,我現在來到宕昌縣理川鎮,這是江蘇南通市大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會工作人員,讓他給大家介紹一下公司的情況。”
“好的,各位農民朋友,大家好。我們公司主要生產紡織、休閑等各類服裝,擁有世界一流設備的紡紗和制造車間,有最先進的智能管控自動化生產線,現面向社會招收各類紡織擋車工、輔助工,工作環境優美,工資收入豐厚,今年我們需要招工600名,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公司工作。”
3月7日,經過宕昌縣人社局、勞務辦、公司聯絡人權國民,組織26名建檔立卡農民工懷揣“增收致富夢”,在哈達鋪火車站搭乘“就業直通專列”轉蘭州中川機場免費乘坐愛心飛機,直達南通市大生集團有限公司創業。
去冬今春,宕昌縣副縣級以上包鄉領導,人社局、勞務辦業務人員走進35個重點鄉村,特別是未脫貧退出的35個掛牌督戰村,當好勞務輸出的信息員、宣傳月、服務員,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勞動力輸轉摸底宣傳,通過現場招聘會、抖音直播等方式,詳細介紹省內外重點用工企業的生產車間環境、工人薪資待遇、企業用人需求等情況。并向有輸轉意愿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青島、東南沿海地區等用工信息,講解了疫情防控出行安全常識,宣傳了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優惠政策,基本摸清了建檔立卡人員務工需求,為下一步集中有效輸轉做好了前期準備。并通過微信群、電視、手機短信、新媒體推送、宣傳欄、鄉村大喇叭、幫扶干部進村入戶發動等方式,宣傳外出務工的政策措施以及崗位、工種、薪酬、服務保障等,推介“互聯網+就業信息系統和就業超市,讓務工人員在家也能了解縣內外企業招工用工需求,引導廣大群眾樹立勞動致富觀念,激發群眾外出務工致富熱情。
“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包金保是宕昌縣木耳鄉奤治村的村民,這些年一直在新疆打工,春節前回家后,受疫情影響,他待在家里,一直發愁沒有工作和收入來源。隨著奤治村富興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包金保成為了扶貧車間里的一名工人。“現在好了,能在家門口扶貧車間上班,疫情也不耽擱收入,而且離家近還不耽誤農活兒。”奤治村52歲的脫貧戶包金保一邊包裝著手里的中藥材切片,一邊開心地說。
疫情期間,宕昌縣在全面落實獎補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動員縣內所有扶貧車間、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全面復工復產,吸納縣內不能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對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按每人3000元標準獎勵用工單位,穩定就業一年以上的,按照每人5000元標準獎勵用工單位。截止3月5日,全縣44家扶貧車間已復工復產34家,復產率達到77.3%,有473人上崗生產,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71人。經調查了解,全縣剩余10家扶貧車間預計在3月中旬可全部復工復產,還可就近帶動農村勞動力174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2人。
獎補政策 讓農民工找到稱心的“婆家”
3月9日,宕昌縣在時代廣場舉行勞務工啟動第六批歡送儀式。來自車拉鄉,甘江頭等鄉鎮的48名貧困村建檔立卡戶農民工,享受單趟路費補助,搭乘“就業直通車”赴山東榮城水產養殖廠返崗就業,讓外出務工人員享受到了“出門上車門,下車進廠門”的貼心服務。
宕昌縣嚴格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積極引導鼓勵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通過對全縣5542戶“三類”對象入戶摸底測算,共為4160戶“三類”對象確定了增收措施,其中發展“五小”產業2124戶,就近務工1115戶,納入公益性崗位411戶,一、二類低保392戶,采取其它增收措施118戶。在勞務扶貧優惠政策上, 縣人社局、勞務辦積極與省內外用工單位聯系對接,采取交通費、用餐費補助等方式,大力提高全縣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全縣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可能致貧人口),縣外務工,年內勞務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的,為勞動力個人一次性獎補1000元;全縣有組織輸轉25人以上赴青島及東南沿海務工的,每人補助1100元交通費;有組織輸轉100人以上赴新疆、內蒙古務工的,每人補助200元交通費用;全縣勞務中介機構、勞務合作社、勞務經紀人等年輸轉貧困務工人員100人以上的,每個勞務中介機構、勞務合作社每輸轉1人一次性獎勵100元;勞務經紀人年輸轉貧困務工人員50人以上的,每輸轉1人一次性獎勵100元。為做好疫情期間務工人員返崗復工,宕昌縣集中采取包車配送到點,專人管理輸送到位的方式,為務工人員配發防疫用品,落實單程交通補助、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等服務措施,切實解決疫情期間外出務工人員“不敢出、不能出、不便出” 的難題。
多元幫扶 讓農民工多渠道找到穩定就業機會
宕昌縣在貧困村創建一批勞動密集型扶貧車間,因地制宜設置一批扶貧公益性崗;廣泛吸納貧困群眾參與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全域無垃圾治理。眼下, 在甘肅宕昌,411戶新增的鄉村公益性崗位,給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添了“飯碗”;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被當地優先安排就近就業;在重點企業、村辦合作社,分時段、分散靈活的復工復產“戰法”有序推進……抗疫情、保就業、穩收入,絕不能讓疫情影響了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2019年,宕昌縣輸轉勞動力9.2萬人。2020年截至2月底,全縣共計輸轉勞動力1.47萬人,受疫情影響,今年勞動力輸轉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1%,其中貧困勞動力輸轉1.0275萬人,占有意愿輸轉貧困勞動力3.8516萬人的26.7%。未輸轉的勞動力計劃在4月中旬前分批盡快向新疆、內蒙、東南沿海等地區組織輸送。
宕昌縣委宣傳部 劉國慶 張煜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