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博骨子里對蘋果就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我們家從我太爺爺那輩就開始就種蘋果了。”趙鵬博告訴記者,后來他父親跟著太爺爺學習種植蘋果的技術,現在他又在網上賣蘋果,一家子幾代人都圍著蘋果園“打轉”。
趙鵬博是禮縣永興鎮捷地村人,大學畢業后,選擇待在上海,成為了一名“滬漂”。
在上海的那幾年,趙鵬博從事過各種工作,直到2010年接觸電商后,他的生活又跟家鄉的蘋果“綁”到了一起。
趙鵬博告訴記者,對于在網上銷售禮縣蘋果,自己也思索了很久,“在外面的時候,經常能買到家鄉的蘋果,我就在想,為什么我們的蘋果口感那么好,在實體店的價格也很高,但農民自家卻賣不上好價錢,甚至很多人吃了我們的蘋果卻不知道是哪兒的。”
慢慢地,已經積累了一些電商經驗的趙鵬博,決定試著把蘋果放到網上銷售,2013年他開了第一個專門銷售禮縣蘋果的淘寶店,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他把運營中心放在了上海。
“效果不錯,但來來回回還是有點折騰。”趙鵬博回憶起當年的經歷說,“那時我們的做法在當地人的眼里就是胡弄。”
那一年,趙鵬博歷經了各種困難挫折,同時他也在不斷摸索改善,在淘寶上實現銷售額20多萬元。
2014年,全市號召大力發展電商,組織創業青年座談交流,培訓學習,鼓勵大家從事電商創業,趙鵬博有幸回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經驗。這一次,他又看到了商機,“如果在原產地銷售的話,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自此,趙鵬博開始嘗試上海、禮縣兩地發貨模式,2015年他正式返鄉,2016年忍痛砍掉一部分自家的蘋果樹,修建冷庫、廠區、成立公司,逐漸地通過“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幫助農戶銷售蘋果。
從最初的淘寶網店,到天貓店鋪,再到直播營銷……趙鵬博的電商事業緊跟全市電商發展節奏,一步一步轉型升級。
“這幾年,我們在銷售完蘋果的空檔期,還會轉銷全國其他地方的時令水果。”趙鵬博說,這種方式既能夠很好地留住客戶,也把網店的作用充分發揮。
“通過我們的銷售,武威的人參果、黃河蜜價錢是越賣越高!”
去年,趙鵬博還有一件喜事,他被邀請到天貓晚會現場,參加扶貧助農公益活動。
“第一次以這種方式推廣我們的產品,還是很激動的。”趙鵬博告訴說,這樣的推廣不僅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了禮縣蘋果,還更好地塑造了禮縣蘋果的品牌形象,從而擴大了蘋果銷路。
做了這么多年電商,趙鵬博在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的時候,總是從容面對,也是感慨無比。
“真是覺得有些吃力了。”趙鵬博說,現在是粉絲經濟、網紅經濟的時代,流量、銷售渠道以及各個平臺不斷變化帶來的壓力,讓他覺得很被動,“傳統電商變得越來越難做了。”
“電商發展太快,每年都能遇到新的問題,必須得學習,必須得跟上時代,要不然就要被落下。”趙鵬博說,積極適應變化,主動接受趨勢,順勢而為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趙鵬博也遇到了一些難題,“人才太少,對于一些新興技術的掌握還是太慢。”
趙鵬博說,要在這種趨勢下,繼續做好電商,在解決難題的情況下,還得找準定位,學習運用好大數據,“當然,在運用直播、短視頻帶貨這些新形式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策劃,說不定就‘爆單’了!”
作者:王芳 靳淑敏 李董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