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武都訊(通訊員 張虎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發展的基石。
武都區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生態風光旖旎、氣候條件宜人,不僅充當著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更激蕩著底蘊深厚的教育傳承,教育事業的發展始終步履不停,篤志前行。
近年來,武都區委、區政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繼續實施教育“奮進之筆”為總抓手,突出“教育質量、精準扶貧”兩大主題,繼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區教育事業向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邁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氣象。
以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 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武都區以教學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全區參加高考4349人,本科以上上線2447人,上線率56.3%,其中:一本上線621人,上線率14.3%。中考參加人數7127人,全科合格率為15.76%,文化課700分以上人數267人,在全市進入前10名的有6人,進入前100名的有48人。小學畢業測試三科合格率為55.6%,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其中:貢院中心小學82.3%,葆真小學78.2%,蓮湖小學76.4%,隴南市實驗小學75.3%,隴南育才小學73.3%,義務教育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今年,武都區城關中學以全科合格率30.7%的成績,在全區初中階段綜合考評中獲得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在談及這幾年來城關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秘訣”時,校長王雷平意味深長地說:“教育質量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學校苦抓、家長苦供’,多方面都要吃苦。相比過去,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已經不是制約義務教育階段發展的短板,要實現教育水平的綜合提升,只能拼‘軟件’、拼教學質量。”
隨著教育體系的日益完善,武都區全面普及學前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支持民辦教育,教育內部活力充分激發,特色學校創建成效明顯。從實現“兩基”目標,到義務教育邁向基本均衡、優質均衡發展新征程,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從以粉筆、黑板為主的傳統教學手段,到現在的網絡教學,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現代化……
以財政投入為支撐 不斷優化教育布局
走進兩水鎮總投資2.87億元的武都區實驗中學,美麗的校園環境讓人眼前一亮。今年九月,將有4000名學生在這所教學環境更好,教育資源更優質的新學校就讀,該校的即將投入使用,正是多年來武都區著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學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都區逐年加大教育公共預算支出,每年拿出1000萬元以上的教育發展基金,用于教師培訓、教育督導、貧困學生資助、教師聘請及專項獎勵。建成了坪埡易地搬遷標準化學校,高標準規劃建設武都區實驗中學,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教師周轉房、“兩類學校”建設和溫暖工程等一批教育基礎設施項目,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條件達到了全省中上水平,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
為了強化師資力量配置,武都區不斷優化調整教育資源,2019年通過特崗教師計劃、三支一扶等方式考錄招聘教師129人,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任職。堅持城區學校空編崗位公開招考選調制度,去年秋季學期為城區和周邊鄉鎮中小學、幼兒園選調教師168人,為高中學校選調全日制本科學歷教師77人,實現了城鄉教師的合理有序流動。今年,武都區實驗中學師資擴充,采取“人才引進”和“選考選調”等辦法,計劃引進和選調教師共計130名,為新學校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為了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武都區強化中小學校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交流校長和副校長22人,建立了能上能下用人機制,以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完善教師績效考核機制,分類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不斷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干勁和熱情。
以綜合改革為支點 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全力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是武都區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支點。
為了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武都區調整城區教育布局,逐步將城區中學向城市邊緣集中,加強資源配置,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力爭初中以上教育實現全寄宿,充分保證學生受教和學習時間。結合城市建設改造,合理優化調整城區小學布局,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制度,下大力氣整治“大班額”,全力滿足服務半徑內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著力解決了“大班額”的存量問題。
為了推行學校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武都區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素質教育理念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全過程,創新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學生評價方式,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校園足球、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藝術等級評定等特色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開展廣泛的道德實踐和體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2019年區幼兒園、東江幼兒園獲得了“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稱號,武都二中、兩水中學、安化初中等5所學校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
以貧困退出驗收為目標 著力推進教育扶貧
健全完善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機制,制定“一人一策”勸返措施,靠實鄉村干部、教育部門、學校校長和教師勸返責任,確保輟學學生全部返校就讀,是武都區在開展教育扶貧過程中一貫堅持的基本思路和根本舉措。
為了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區教育主管部門、鄉鎮和學校持續抓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深入開展排查摸底,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堅決杜絕空掛學籍現象,以“一對一、人盯人”和送教上門、耐心勸返等方式,對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實施全過程幫扶和管理,讓他們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確保貧困家庭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有效解決了農村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去年以來,武都區共發放“兩免一補”“營養餐”和教育扶貧基金等各類資金5433萬余元,資助學生9.96萬人(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顧過往,武都教育的每一次探索,都不忘初心,矢志奮進。面向未來,武都教育的發展,愈加行穩致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