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木耳鄉奤治村,山青水綠,景色宜人。走進木耳鄉奤治村中藥材產業扶貧車間,飄來一股清淡的藥材香,3名工人正圍坐在一起剪黃芪根須。
奤治村位于宕昌縣北部,海拔高,氣候陰涼,降水量充沛,適合中藥材種植,出產的當歸、黃芪、黨參、紅芪更是品質優良。
去年,來自金昌教育局的選派干部,現派駐宕昌縣木耳鄉奤治村第一書記兼隊長王廣平來到奤治村中藥材產業扶貧車間,他對扶貧車間的初印象記憶猶新,他說:“第一次到扶貧車間,我看到地上堆放著一摞一摞的原裝藥材,卻沒有辦法賣成錢,心里有點著急。想起我的同事們平時喜歡沖泡飲片喝,所以我就建議村上和鄉上領導采購機器,對藥材進行包裝設計等深加工。包裝好以后,我利用教育系統的關系,把它們銷往金昌、北京、上海、福州等地。”
木耳鄉奤治村中藥材產業扶貧車間于2018年4月份開始修建,9月份建成。建成廠房1020平方米,其中中藥材加工廠房800平方米,包括烘干機房、土雞林下養殖廠房,是宕昌縣木耳鄉政府與甘肅中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建的集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產地加工、原料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多功能扶貧車間。主要采用“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思路建設而成,旨在帶動當地中藥材產業規范化生產和穩定銷售。
“我是去年來這里打工的,像我們這種年紀大一點的人也出不了遠門,能在家門口掙錢,一天能掙100塊,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知足了。”貧困戶王彩英說。
合作社在規范的管理下,運作良好,有效發揮了帶貧作用。奤治村村書記、村辦合作社理事長李謝忠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合作社建立以來吸納了貧困戶281人,66戶,多數是不能出遠門務工的婦女、老人,在合作社就近務工既能解決他們想掙錢的心愿,又能讓他們照顧到家里。”
銷路打開了,合作社也從粗加工轉變為精細加工,目前主要生產的產品有當歸、黨參、紅芪、黃芪四件套包裝,百花土蜂蜜。截至目前,累計銷售金額已經達到二十余萬元,為奤治村合作社農產品走向市場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今年省發改委倡導消費扶貧政策,王廣平與合作社負責人、駐村幫扶隊又要繼續赴金昌銜接,預計銷售量會更加可觀。(王虹 楊燕靈)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