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武都訊(通訊員 李春鶯 胡文博)鄉鎮財政是黨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的最后一道關口,其健康運行直接關系基層黨政機關運轉、惠民惠農政策落實、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如何有效監督鄉鎮財政,防范鄉鎮財政資金管理使用中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是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省、市紀委監委和區委關于加強權力運行監督制約部署要求,武都區紀委監委立足“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職責定位,在對近年來基層“微腐敗”、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和全區鄉鎮(街道)財政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廉政風險多次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依紀依法、齊抓共管、示范帶動、標本兼治的原則,創新提出了“5+1”監督模式,凝聚多方監督力量,依托信息監督手段,全方位、立體式、無縫隙實施鄉鎮財政監督,推動鄉鎮財政管理運行規范化建設。
“5+1”監督模式即“強化5類監督(部門監管、審計監督、內部監督、群眾監督、紀檢監察監督)、用好1個互聯網監督平臺(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信息監督平臺)”。為了保障該監督模式的精準度和實效性,區紀委監委聚焦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執行、財務程序履行、會計賬目規范、重點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等4個方面關鍵環節和點位,針對性地列出了37條問題清單,通過紀檢監察系統縱向推動和與區財政、審計等區直部門橫向配合,督促推動自上而下的部門監管、審計監督;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由內而外的內部監督責任落實到位,與紀檢監察專責監督形成合力,打出財政監督“5+1” 組合拳,構建起嚴密的鄉鎮財政監督體系,督促鄉鎮集中解決財務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形成完善的鄉鎮財務管理體制機制,壓縮任性用權空間,防范財政資金管理使用風險,遏制基層“微腐敗”的發生。
“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舉措。‘5+1’監督模式,把部門監管、審計監督、內部監督、紀檢監察監督責任聚到了一處,把群眾監督作為重要力量,把互聯網監督平臺運用作為有效手段,形成了一個有機銜接、同向發力的監督體系,必將推動鄉鎮在財務管理使用中廉潔、規范用權,保障基層風清氣正,維護良好政治生態”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目前,“5+1”監督模式正在有序推行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