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兩當:一條用執著與汗水“鑿”出來的”致富路”

時間:2020-09-15 15:18:4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本兩當訊(通訊員  王玉娟 張曉丹)在去往西坡鎮崖頭村的路上,有一段勉強可供一輛車通行的山路,沿著這條崎嶇陡峭的山路行駛約15分鐘左右到達山頂,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有統一規劃種植的花椒樹,有整齊擺放的蜂箱,不遠處還有一片綠油油的松樹育苗、一排排整齊的雞舍……

西坡鎮西坡村支部書記馮治義帶領村民通過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在這高山頂上成立了西坡鎮金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

起初,通往山頂的只是一條似有似無的荒山小路,因為陡峭,很多時候人們只能“爬行”。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尤其對于產業帶頭人馮治義來說,修通產業道路的意義不言而喻。經過反復考慮后,他決定自費修一條從西坡村到產業基地的盤山路。

馮治義一邊在山頂種植花椒、放置蜂箱,一邊開始修路,今天幾米,明天十幾米,通過數月的努力修成了一條可供一輛摩托車行駛的道路,但這依然解決不了大量產品運輸的問題。于是他又著手開始拓寬道路,十多年后,這條路從荒山小路變成了可供一輛車通行的道路。要致富先修路,在他這里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現在,從西坡村出發經過西坡煤礦后,沿著盤山道路,一路驅車前行,經過10多分鐘車程,便可到達這片產業新天地。

路通了,生產資料進得去,農特產品運得出也能賣出好價錢,金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產品銷售也隨之進入了快車道。目前,合作社累計發展花椒150畝、中華蜂200箱、散養雞存欄量4000只,年出欄量20000只,吸納15戶貧困戶投資投勞,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馮治義生于1978年,兩當縣西坡鎮西坡村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打他記事起,母親就拖著多病的身體為他們姊妹4人縫縫補補、洗洗涮涮。父親除了種地,還要去幾公里以外的西坡煤礦一號井下井挖煤,掙幾個零花錢,支撐家里的日常開銷,父親上班走后,母親和他都會在惴惴不安中等待父親平安回家,直到父親從煤礦辭工回家。  

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初中畢業之后,馮治義毅然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機會,走上了務工之路,他先到兩當縣城做了6年汽修工,然后拿著打工攢的幾千元錢,回家創辦了一個家庭養蛇場,2007年被群眾選舉為西坡村村主任。20149月,被任命為村支部書記。作為支部書記的他,決定要在書記崗位上大干一場,以自己的努力為全村脫貧致富貢獻一份力量,于是便有了現在的立體農業基地。

該基地建立在西坡煤礦廢棄的礦區——金洞崖,主要從事生態養殖種植和林下經濟。金洞崖氣候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特別適于核桃、花椒和香菇的栽培。周邊場地大,水草豐富,更加適應土雞和中蜂養殖,除此之外,這里有豐富的山野菜,還有艾草、車前子、柴胡、黃姜子等中草藥,說白了,這里的溝溝坎坎都是寶,根根苗苗都是錢,這也是他選中此地創建種植和養殖基地的原因。選擇在這里創辦合作社,是他一生夢想的開始……   

懷著對家鄉這片沃土的熱愛和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金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于2014年10月正式掛牌成立,馮治義用一種近乎全新的模式繼續實現自己的脫貧理想和人生價值。  

“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本地市場不太景氣,但是咱兩當的蜂蜜品質好,無雜質,深受用戶喜愛,通過網上銷售,去年搖的1000斤蜂蜜很快就賣光了,收入5萬多元。如果蜜源充足的話,預計今年的蜂蜜收入會比去年更好。”馮治義開心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馮治義緊緊把準農村產業發展方向,從增加農民收入,努力為村民增加效益這個工作點入手,積極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為了幫助更多建檔立卡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他多方奔走,先后與本村養殖大戶及附近養殖場聯系,為村民解決30多萬元的養殖設備、飼料及雞苗,使村民及時、順利的發展起了養殖等富民產業。

金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了區位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確立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多元化扶貧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就地就近勞務就業、產品收購、基地帶動、技術扶貧為一體的產業化扶貧新路子,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合作社招收工人時,他優先招錄建檔立卡戶、零就業家庭的孩子,靈活設置臨時工、季節工等崗位,真正讓鄉親們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就業的愿望。目前,合作社20余名員工中,僅建檔立卡戶就達13名。馮李強便是其中一員,他通過在合社打工增加了收入,從而實現了脫貧。他逢人就說“現在我們村很多人都在蜂場里干活,一邊打工,一邊學習養殖技術。這幾年,我在蜂場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術,已經能夠獨自管理蜂群了,一年也能掙好幾萬塊。”從他滿臉的笑容中就能看出他對養蜂事業的樂觀和自信!

近年來,按照“大干大支持”的原則,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道路、用電、帶貧、產業獎補等方面,積極幫助協調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解決實際困難,幫助合作社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帶動全村甚至周邊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學習技術、就地就近務工等多種形式實現脫貧奔小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身為西坡村黨支部書記的馮治義始終銘記自己肩上所擔負的責任,他通過村民土地入股和勞動力入股的方式,引領廣大村民壯大產業規模。村民種花椒缺技術,馮治義帶領大家集體外出取經學習;村民上山勞動缺宿舍,他拿出2萬多元為大家修建了寬敞干凈的社員宿舍。正是這一件件的小事,匯聚起了帶動全村群眾增收致富的強大正能量,以實際行動讓西坡村的村民緊緊團結在一起。

 如今,馮治義的脫貧“夢”已經圓滿,而致富奔小康的“夢”仍在進行中,行走在這條用汗水鑿出來的山道上,他堅信,致富奔小康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而致富奔小康的“夢”也會越做越美。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