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甘江頭鄉10個村,有6個村座落在岷江南北兩岸高山之巔,“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是這里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也使這里成為了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2018年以來,甘江頭鄉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生存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啟動實施謝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對南北兩山貧困群眾實施“遷新居、挪窮窩”工程,通過下山入川,進城入鎮,發展產業,使貧困群眾住上新樓房,過上好日子,邁向新生活。
56歲的楊纏蓮是張家山村村民,一家6口人住在山上,距鄉政府所在地9公里多,一到下雨就擔心山體滑坡,出行也不方便,來回往返鄉上步行至少2個多小時。2019年10月,楊纏蓮一家享受政策,搬遷到謝家壩安置點,分到了2號樓一單元的302 室,150平方米的房子陽光充足、南北通透,五室兩廳,廚房、帶衛生間,水電齊全。韓其芳是兒媳婦,平常,韓其芳把房子收拾的干凈整潔,一家人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小區院內,楊纏蓮享受優惠政策租賃商鋪,幫助兒媳開了一個小超市兼快遞驛站,一邊照顧孩子上學,一邊代收快遞,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收入也不錯。楊纏蓮的丈夫和兒子外出打工,兩個孫子實現了家門口上學,楊纏蓮的生活也有了新盼頭。
“去年9月份搬下來的, 搬下來各樣好,學生們念書方便,地方條件好,安全了。地方不滑坡,不走山路,沒有石頭。現在我就給兒子媳婦帶孩子,給兒媳婦幫忙看這個店。感謝共產黨,共產黨的恩情我們永遠記在心上。”楊纏蓮說。
四口之家的沈蘇桂是甘江頭村建檔立卡戶,居住在池家山社,到甘江頭壩里有5公里多山路。搬到鎮區的安置點居住生活,實現了她多年的夢想。“原來山上住的是土木房,不安全,吃水也不方便,來回取水還要一個多小時呢,老人看病、學生念書都不方便。現在孩子念書方便,學校有兩百多米。看病門里出去就是衛生院,也很方便。娃們玩起來也很寬敞,廣場就在跟前。老人們出去轉一下,也很安全方便。”說起搬遷點的生活,沈蘇桂非常滿意。
甘江頭鄉謝家壩村集中安置點項目是2018年宕昌縣易地搬遷扶貧工程,總投資5487萬元,占地51.2畝,建筑面積2.48萬平方米,安置點建設六層框架結構住宅樓9棟,五種住宅戶型,其中一層為產業用房,二至六層為住宅。工程于2018年8月開工,2019年10月竣工并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共搬遷安置甘江頭鄉張家山村、袁家山村等9個村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08戶839人。其中楊纏蓮所在的張家山村實現了整村搬遷。
楊波是縣政協選派到甘江頭鄉袁家山村的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長,經常要在村上和搬遷點兩地跑。“袁家山村是甘江頭鄉最偏遠的村,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差,道路崎嶇,睛通雨阻,群眾出行不便,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問題突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有45戶群眾搬遷到了謝家壩集中安置小區,使他們看病、出行、上學難題得到了解決,也有效解決了他們安居、增收、發展的困難。”楊波說。
在確保貧困群眾有序搬遷入住的同時,甘江頭鄉及時跟進服務保障和物業管理。今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建成安置點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電商服務中心、巾幗家美積分超市、法制宣傳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圖書室、婦女兒童之家、退役軍人之家、敬老院,安裝相關健身器材,豐富搬遷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實現了群眾住在哪里,黨組織這個“家”就建到那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那里,讓搬遷群眾親身感受到易地搬遷新家園帶來的新變化。
甘江頭鄉政府鄉長楊俊偉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搬遷群眾,進一步發揮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2020年建成謝家壩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上班人員主要是我們6個村的村文書,統一上班,為老百姓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是聯系黨員群眾的服務平臺。
為解決搬遷群眾后續產業,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2019年,甘江頭鄉成立農民專業聯合社,在謝家壩村流轉土地67畝,興建扶貧產業園,帶動全鄉9個行政村貧困戶353戶1589人。聯合社整合產業到戶發展資金238萬元,建成蔬菜大棚42座,發展蔬菜、香菇種植。聯合社吸納貧困戶長期勞動人員15人,月工資3000元。吸納貧困人口季節工73人,2560個工時,累計股金分紅19萬元,發放勞務費25萬多元。整村搬遷的張家山村在幫扶單位中信銀行支持下,在理川鎮汪布村建成光伏電站,于2019年12月20日并網發電,為本村130戶貧困戶和袁家山、韓家山、安家溝等村貧困戶分紅,實現穩定增收。
甘江頭鄉謝家壩村村民王春花每天在產業園上班,參與蔬菜大棚管理、蔬菜采收等工作。“合作社成立后我們有地方打工了,雖然錢不多,但是80元每天有處掙。我們以前在新疆打工,現在有孩子老人,出不了門,在家門口雖然掙得少一些,但是能把家里照顧上。”王春花對目前的工作非常滿足。
楊孝生是甘江頭鄉臨江河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鄉聯合社的負責人。“這個聯合社主要是把我們全鄉9個村的貧困戶全部帶動起來,讓他們有穩定的收入,這些打工的人每天有活干,每個人女的是八十元,男的是一百元。去年栽種草莓是栽了6棚,在我們宕昌縣范圍內是供不應求,栽的有些少了。今年我們栽了16棚的隴椒,我們的隴椒全部賣完了。我們的草莓全部栽了20棚,目前長勢良好。一天的用工平均在14個人以上。今年的元至三月份搭了6個香菇大棚,主要帶動張家山貧困村73戶貧困戶。”楊孝生介紹說。
甘江頭鄉黨委書記冉海俊說,甘江頭鄉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人多地少,群眾居住分散,山大溝深,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之下,積極開展了易地扶貧搬遷惠民工程,項目進展順利。208戶群眾全部實現了搬遷入住,搬遷入住率高,群眾滿意度也高。下一步,鄉黨委政府要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解決搬遷群眾后續產業發展和穩定群眾增收方面多想辦法,綜合施策,通過鼓勵群眾外出務工、在村辦合作社就近務工、穩定公益性崗位、發展自助產業等各方面的政策,能夠確保咱們每戶搬遷群眾有增收門路,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劉治學 王曉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