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甘肅宕昌縣興化鄉磑子壩村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加工晾曬、初加工扶貧大黃,扶貧車間、農家院落一片忙碌景象。
以前靠天吃飯,家里主要收入就是二畝三分田的收成,現在好的很,村上在家門口辦起了扶貧車間,能賺錢又能照顧老人孩子。來這里加工大黃活輕巧,按斤計算每天最少也能掙120元,一個月穩定收入3600多元,扶貧車間就是我們的‘財福車間’!”正在車間務工的磑子壩村民戚佐安笑著說。
磑子壩村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藥材扶貧車間,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目前帶動貧困戶219戶891人,今年產出成品大黃85噸,水根62噸,按照熟練程度,農戶根據自己的計件數量,每人每年能從扶貧車間每月得到3600元至4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平時可以在“扶貧車間”務工,也可在家代加工,有利于促進就近就業,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就業問題。同時,按照“三變改革”要求,將農戶閑散土地流轉入股扶貧車間,每年還有分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黨支部書記戚海瓊說。
近年來,興化鄉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推廣宕昌模式,高起點推動培育穩定增收的五小產業,立足山區光熱優勢,草原優勢,圍繞富民產業“十條路”拓展行動,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堅持全產業鏈開發,著力打造高山沿川兩大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牛羊豬中藥材“四大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發展帶,實現了特色產業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培育了群眾家門口的產業,創建了旱澇保收的設施農業及村辦合作社、扶貧車間,讓廣大群眾吃上了穩定增收的“定心丸”。
提升產業帶貧效果,完善企業和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在興化鄉扶貧加工車間有長期務工人員26名,一個月最低工資2400元而一到寒假黑豬銷售旺季時村里放假回來的大學生也成為臨時工在包裝上打碼、發快遞等計件掙錢扶貧車間的組建和運營還帶動了私人合作社和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戶養殖七星黑豬拓展了銷售渠道提升七星黑豬的附加值在這里基本家家戶戶都有幾頭肥壯的七星黑豬在七星黑豬養殖場的旁邊就是貧困戶郭貴風家的能繁母豬廠養殖了近三十頭母豬產的豬仔供給七星黑豬養殖場或村里其他養殖戶銷路根本不用愁。
興化鄉黨委書記王煒介紹說,到目前已建成七星黑豬養殖場1個1200多平方米,年出欄黑豬300多頭;建成屠宰場1個920多平方米,累計屠宰生豬950頭;建成七星黑豬加工扶貧車間1個1500多平方米,累計加工優質豬肉70多噸。
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興化鄉扶貧車間打破常規用人模式,采用靈活的就業方式,幫助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七星黑豬扶貧加工車間,從2018年11月份,投產到現在共加工優質鮮肉70多噸,產品暢銷縣內外各餐飲企業和農戶,共實現銷售收入310多萬元,為貧困戶分紅94萬元,帶動195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劉國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