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馬小春報道)“新寨村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子,鄉鎮干部少、脫貧任務重,工作量大,李書記時時刻刻惦記著的是村情民情”“記得在咳嗽特別嚴重的時候,視力嚴重下降,在大家的百般勸說下,老李才去了縣醫院就診”“留給自己的時間少,給予最多的是村民……”“得知李叔叔離世,很悲痛,如果沒有他的幫助,上大學對于我來說只能是一個夢想”半年多來,在禮縣中壩鎮新寨村,大家動情地反復念叨的“李書記”“老李”“李叔叔”,就是安寧區派禮縣幫扶干部李可。
李可是天水秦州人,生前是蘭州市安寧區環衛局干部,禮縣中壩鎮新寨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長。2020年12月28日,因罹患重病英年早逝,時年52歲。2019年5月14日,在脫貧攻堅滾石上山的關鍵時刻,李可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加入了安寧區幫扶隴南市禮縣大軍。當年,駐村幫扶231天,成功脫貧189戶763人!一組樸實無華的數字,是李可向組織交出的成績單,因工作實績突出,2019年度被評為優秀第一書記。村子靚麗了、日子過好了、鄉風文明了、精神富足了……好日子帶來的幸福生活,越來越多地洋溢在村民們一張張質樸的臉上。但是帶病堅守工作崗位7個多月的李可卻走了,他把幸福留給了新寨村,自己永遠活在了人們心里。
心系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職責擔當
中壩鎮位于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中部,這里四季分明,民風淳樸,風景如畫,但立地條件惡劣,村上缺乏主導產業,群眾增收門路單一,村集體經濟的薄弱,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差,發展水平低,脫貧難度大。新寨村在2013年建檔立卡時,有貧困戶379戶貧困人口1627人,在李可入村時,全村尚有203戶、797人還沒有脫貧,貧困發生率24.82%。作為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他深感責任重大。剛到新寨村,他走村入戶訪民情、與村組干部搞座談,了解情況,商量對策,從哪里入手抓突破?哪里抓提升?這是他思考最多的問題。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升戰斗力是關鍵。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李可特別注重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針對村干部服務意識淡薄,為群眾辦事不主動,群眾意見大的實際,李可從抓嚴抓實村干部的坐班值班開始,白天輪流值班,晚上走村串戶訪貧問苦、征求意見、講解政策,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利用與蘭州市委組織部共駐共建的機會,通過“共建組織、共抓隊伍、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投入5萬元經費,編印了《新寨村黨支部工作制度匯編》,健全各項工作制度。領辦“扶貧夜校”13期,完善臺賬資料24套,提升了黨支部建設的規范化水平,推動了各項工作“提質增效”。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凝聚人心。為進一步吃透村情戶情,駐村不久,李可便與工作組的同志一道走訪村民。村前戶后、田間地頭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掌握村情戶情,梳理脫貧難題,制定脫貧計劃和幫扶措施,一戶一戶督促落實。他將全村的脫貧任務牢記于心,帶領工作隊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始終一心撲在扶貧事業上,全力加快全村的脫貧工作。
積極作為,千方百計開創工作局面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其中涉及到的問題錯綜復雜,在掌握了全村“家底”后,李可覺得,由于新寨村村民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了解少,無形中制約了大家勤勞致富的步伐。為此,他協調落實資金5萬元,牽頭組建了“新寨村黨建之聲廣播站”,定期廣播,把黨的政策宣傳工作融入到黨員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針對村組干部人手少、工作量大等問題,他充分借鑒蘭州的城市社區管理經驗,在全村設置三級網絡,劃分7個網格,利用原來村上各組的組織構架,調動各項資源,提高了村務工作效率和水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扶貧過程中,扶貧工作隊堅守脫貧攻堅一線,既要面對面幫助貧困群眾堅定脫貧信心;又要做涵養文明的鄉風的使者。李可通過扶貧夜校、入戶宣講、張貼倡議書等形式,躬身示范引導村民改變生活陋習,組織廣大村民開展拆危治亂、共建美麗鄉村,多方籌措資金在全村投放垃圾箱20個,建成21處垃圾池,對21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實行“分段管理、分批運輸、分期考核”,引導村民養成衛生環保的良好習慣。開展了“好兒媳”“好婆婆”“最美庭院”評選活動,文明鄉風漸次形成。與此同時,李可組織工作隊的同志,積極協調安寧區環衛局、商務局、城發集團及禮縣有關部門,籌措辦公桌椅、臺式電腦、無線音箱設備、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價值5萬元的物資,用于村內發展和改善辦公條件。發展種養殖和外出務工是提高群眾收入“一超過”的兩大關鍵,而發展種養殖是基礎。對此,李可帶領工作隊走家串戶,鼓勵農事生產,組織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邊緣戶全覆蓋發展“五小產業”,如今,全村發展畜牧養殖戶5戶、中藥材100畝、蠶豆500畝、花椒300畝等,建成垂釣園和養魚池各1座,有效促進了農戶增收。戰貧不松勁,戰“疫”不停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網格化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村無一例感染病例。李可積極籌措物資應對,在疫情基本穩定后,又組織人員宣傳就業務工補助政策,積極引導動員村民盡快外出務工,累計輸轉430余人,最大程度地減少疫情對當地群眾收入的影響。
大愛希聲,用真摯熱心溫暖著身邊人
作為一名黨員,李可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他一一走訪了全村的379戶貧困戶,逐戶詢問鄉親們的生產生活、身體狀況及孩子學習教育等情況,真心解決“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的問題。特別是困難家庭,他多次帶領工作隊前去看望慰問,送去米、面、食用油等慰問品。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要抓住貧困戶的貧困根源,根據不同的貧困類型,建立具體的幫扶方案。熱心的“老李”不僅自己先后捐出了個人工資2000多元,聯系熱心企業幫助困難大學生,資助大學生潘美娟1萬元助學金,向趙若蘭、巨紅偉5名高考錄取生分別捐贈1000元現金以及筆記本電腦、書包等學習用品,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早日學成報效家鄉。“大學生活讓我學到了很多,但李叔叔教給我為人處世哲學更精深,我須用一生去學習、踐行”。“我要當朵‘蒲公英’,要把李叔叔無私廣博的愛心帶到我所到之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潘美娟說。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李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深深影響著身邊人,也影響著后來人,在艱苦的駐村日子里,李可還關心同在禮縣駐村幫扶的同志,時常招呼大家到新寨村坐一坐,一起吃個飯,交流工作經驗和駐村體會。有一次,隔壁村的一位隊員突然病倒了,他知道后,第一時間駕車把生病的同志送往縣城醫院治病。
生命最后,書寫自己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扶貧工作非常辛苦,但從沒人聽李可叫過“苦”。2020年5月,在為剩余的14戶、34人脫貧工作繼續奔波時,李可病情惡化、身體更加虛弱,咳得厲害時,視網膜松動,糖尿病后遺癥接踵而至,但他從未想過離開這個已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仍然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然而,病魔加劇,難以堅持,最終在其他同志的多次勸導下,李可帶著不舍離開新寨村,返蘭檢查身體。在同事翟曉東的眼中,李可的病是被他自己耽誤了。“新寨村誰家的日子過的艱難了,誰家的孩子病了,誰家的老人沒人照顧了。李可的心里明明白白一本賬。村民薛張保因兒子腿部受傷,家里的勞動力無法出外掙錢,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李可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不僅自掏腰包資助老人家500元,還及時與村里聯系,為其子申請了大病救助,還辦理了低保,解決了老人一家的燃眉之急。李可的老家雖然近,老人們都在,但卻很少回家。他把有限的時間無私地奉獻給了新寨村。”說到這些,翟曉東的眼中泛起淚花。說起老李,村委會副主任馬萬有感慨不已,“老李是個熱心人,村民都信服他。經常和我一起檢查衛生、處理矛盾、搞‘拆危治亂’,不容易、真不容易。這么好的一個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哩…”。堅如磐石,剛如青山。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癥時,李可樂觀面對,并繼續躬耕在精神扶貧的道路上,在他的心中,牽掛的依然是新寨村,擔心還留在禮縣的其他幫扶同志。雖臥病在床,但他每周都要打電話詢問村子脫貧進展,提醒同事照顧好身體。2020年底,禮縣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而李可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2月28日。新起點,新征程,完成脫貧任務的新寨村,將繼續新的征程。新貌下,忙碌的村民們還時常回憶著李可在村里工作的點點滴滴。情灑扶貧路,丹心寫忠誠。煥然一新的新寨村,也見證了中國扶貧路上的奮斗故事和國家溫度。讓我們每個人為扶貧路上真情實意付出的李可致敬!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他以共產黨人的質樸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以決戰必勝的心態,扎根幫扶一線,舍小家為大家,為百姓謀求福祉,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供稿:馬小春)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