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周紅霞 龍騰江)地處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北部的池壩鄉,曾經是武都區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鄉。過去因高寒陰濕、交通閉塞,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導致該片區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群眾生活極其艱苦。
近年來,在武都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包片領導、駐村干部及全鄉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輪脫貧攻堅行動。2019年池壩鄉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實現31戶70人穩定脫貧,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00元。
在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鄉村振興全面實施之際,如何堅守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成為池壩鄉干部職工的新使命。
池壩鄉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按照“百千萬”(百畝中藥材育苗基地;千畝油菜花旅游觀賞帶;萬畝中藥材建設基地)的產業發展目標,補技術、補設施、補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擋升級。加快了構建現代中藥材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實現了從當初的零星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邁進,從過去出售原材料向產品深加工延伸,延長了中藥材產業鏈、價值鏈,提高產品增加值,形成了池壩自己的產品品牌,開發的“五寶茶”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使一大批以中藥材種植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異軍突起。全鄉共發展帶貧合作社14個,輻射帶動全鄉7個村200多戶發展中藥材種植。2020年建成了百畝中藥材育苗基地。每年中藥材購銷達1000多萬元,就近解決季節性臨時務工人員100多人,戶均增收1000多元。
2020年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1萬畝,產值約9000余萬元。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訂單種植,積極與國內多家大型藥企對接洽談,建立產銷對接,逐步實現中藥材產業的種植——儲藏——粗加工——初級產品銷售—體化產業鏈。目前,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全鄉群眾發展致富的支柱產業。
池壩鄉以紅色文化為靈魂打造的孟家莊美麗鄉村,紅色文化墻、戲樓、村規民約文化墻,排污渠,村內景觀節點、休閑廣場、村史官等基礎設施,處處彰顯著積極向上的愛國主義文化元素。
依托這些資源優勢,池壩鄉在孟家莊村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在紅土道村發展生態旅游業。2019年,隴南市武都區在池壩鄉舉辦了“2019·合行杯雲上金馬池”全國山地自行車旅游賽,吸引了省內外游客旅游觀光消費,不僅帶動農特產品的銷售,提升了池壩鄉的鄉村旅游品牌,許多農戶自發利用閑置農舍就地打造農家樂,農家客棧。2020年全鄉累計接待游客3000人次,全年實現營業額30余萬元。在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的同時,村集體經濟不斷積累,全鄉7個村的村集體經濟均超過了2萬元。鄉村旅游成為池壩鄉農戶增收的第二大產業。
在談到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時,池壩鄉負責人說:“只有產業興旺, 農村才能重現盎然生機,鄉村才有可能振興。下一步,池壩鄉將進一步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基礎。”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池壩鄉干部群眾將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書寫池壩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